识||西安浅印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永冬泩双月征文第二期【识】

旧岁来到西安,因为疫情一直没机会出去走走,眼下疫情稍缓,便如饥似渴地认识这座古老的城市。

1.城墙

西安的城墙有古韵,倒不似江南青灰的砖上铺着浅浅的苔,城砖大都灰白色,密密麻麻的,载着十三朝古都的气韵。

踏上城墙的时候,便不由自主观察脚下的砖,沿途并不完全相同。最多的砖是长方形,铺成宽阔的城墙道,上方偶尔还有刻字,仔细辩认,似乎是“一九八四”,便知这砖有翻新过,不过仍旧是我的前辈,便值得我敬重。两旁构成城体的砖也是矩形,不过较地面更小,也更粗糙些,有些也有刻字,不过大多是“xx到此一游”,密的时候能布满半个城面,余下的便是些低矮不太好刻写的地方。见到最早的留下的刻字时间是一九七几年,零几年的较多,一零年的少,二零年的几乎没有见到,看来素质教育也颇有成效,至少在这城墙上能得以体现。也发现大多人刻字喜欢刻姓名籍贯日期,似这般能在天地间留下不可消磨的印迹。这城墙倒也争气,几十年前的字还能得以留存,往后不知还能存多少年。但并不是所有的砖都是矩形的,也有些砖是三棱柱状,大都组成某处的台阶,还有外城墙的斜面。还拿这斜面问过老师一个问题,说是每块砖都有突出来的地方,不怕人顺着爬上去吗,老师笑着说不会。我不信,一搜网上还真有人顺着这突块爬过两三米的报道,倒也不敢拂老师面,毕竟小破校没有建筑专业,我也不能强求。

踏着这砖,就不能不看两侧的景。西安城墙绕的是内城,大约14公里,刚好包个四方首尾相合的圈。两侧的景也颇合西安的古韵。都是浅灰的瓦,漆红的柱,内环外环绕成院。内里倒是不古旧,所见的基本是酒吧饭店旅馆花房咖啡馆,至于有着太极鱼伴着流水的公园,现代化气息更是敞亮地铺开。

站在城墙上,只觉得辽阔,大道宽敞,想了想古代跑两辆马车应该也不是难事。最爽的是租个单车在城墙上疾行,不像在马路上要顾及那么多的行人,城墙上简单可以容忍你横冲直撞,肆意妄为。不过有些恼人的是,地面砖上的缝隙总会让你觉着颠簸。去的时候正碰上艳阳天,还有些觉着晒。但是因速度带来的风一吹,倒也什么暇疵都忘了,只求个痛痛快快,忘乎所以,何需顾及其他。若是缓缓地骑行,便很适合双人单车配一对情侣,自有它的情调。还有一件小事颇有意思,便是城墙道是斜的,且城墙一边开口一边全封闭。但开口居然在高的一侧。于是我又去祸害那位老师,问如何排水,老师说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内里结构。这样的解释,我还是不太满意,但却无处可寻答案了,希望有缘见到这篇文的友友能给我解惑。

城墙由一个一个马面连成。我和同行的朋友倒都是倔强,撑着也要走一个整圈。如果没记错,是96个马面。中间还夹着几扇城门,每个城门都各有各的特色。印象深的有扇城门被一棵高大的树遮着,瞅了半天也没望见名字。城墙间也有些角楼,对行人来说可能是个遮阳的好地方,累了便坐在台阶上歇歇脚,楼门倒是没见一个打开的,不然还能见到更旷远的风景。

城墙上的人也很有意思。遇见两对在城墙上拍婚纱照的未婚夫妻,一对穿的是西服红婚纱,一对是古代的样式(请不要嫌弃笔者认不出来是哪个朝代的款式)。女方都很是娇羞,男方也有些腼腆,见人路过便匆匆闪开,倒让我们这群想当吃瓜群众的路人不得不按比原来还快的步伐前进。城墙上有喜事,但更多的是平淡的事。三五好友一起漫步,一对情侣手拉着手缓行,一家几口出游,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不过,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件悲事。迎面走来一个男子,手捧一束黄花,似是失了魂魄,沿着城墙行走。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我只久久注目,祝他幸福,和我的同伴一起。

城墙上的世态风貌,颇为可爱。还有沿途的“城墙故事”伴着,它是城墙的文创产品。千姿百态的城小将,城门旁的玩偶,皮影,手工艺,都显示出这古城墙在现代化生活里的活力。这是西安城墙,也是西安的一面。

2.回民街

要论来西安见到最多的少数民族,回族必定是第一。我的同学里,就有回民。她不吃猪肉,每次去食堂买饭都是千挑万选,一学期下来已经和几个窗口的阿姨混得熟门熟路,现在已经不用她开口,食堂阿姨都会帮她挑。

当然,重点不是她,也不是回民,而是回民街。去回民街的时候,只是一时兴起,又恰巧有两三个小时空闲,就去逛了逛。

回民街上小吃众多。我走马观花倒也大致给分了个类,主要包括糕点类,比如甑糕、镜糕、绿豆糕、桂花糕等等;其次是果汁类,包括酸梅汤,石榴汁,西瓜汁等等;然后是各式汤面,最出名的应该是biang biang面,因为字太难写,特意找当地同学问了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除了这几类以外,必不可忘的是炒酸奶。我一直觉得这个“炒”字用得妙不可言。炒酸奶并不是用火炒,反而做的是冰淇淋,我看着小哥取出一团果浆搅匀铺在台面上,还伴着些其它我不认识的东西,拿铲子铺开,不知怎么就冻成了一大片。然后小哥就会一小块一小块铲成卷,装一个小盒配几根竹签给你。要说哪儿“炒”了,倒好像也没见着,要说没炒,那动作又有些像。总之,混在神韵里,不是我能说清的。

回民街当然不只小吃。令我惊奇的是转过一条街,就像进入了暗巷。明明太阳高悬,却完全进入了阴凉地。与小吃街的宽阔不同,这条街像是好邻居爱凑一块,并排走四五人,已显为难。这条街上也不怎么卖吃的,而是其它物件或服务。譬如汉服,箱包,茶砖(尤以茯苓茶砖多见),姓名串珠,鱼疗,采耳等。而且同样生意的店,绝不止出现一家,比如汉服店,便是隔两三家就又见一家。整条街走完,也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曾经去过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进去便是人山人海,一回头便与伙伴走散,在西安还能寻得一条容人踱步的有名街道,不可谓不欣喜。

说到小吃,便再提一句永兴坊,离中山门不远。里面也是密布各种小吃,不知是不是去的时段原因,人显得比回民街多得多。卖得小吃仍是那几类,在那吃过一次米糕一次羊肉泡馍,店老板人都很不错。

再说句玩笑的话,曾经听闻西安扒手众多,出门一趟手机能在四五人手中辗转,便时刻小心,但也没实际见过,不知是不是传言有虚。倒是学生被网上骗钱,一次上万的见过几例,看来守住钱袋不会因为没遇见扒手而成为一件易事。

3.陕西历史博物馆

说到博物馆,第一次被允许外出时的目的地就是它,但是有事耽搁了,不得不转去城墙。趁着端午节,就去逛了逛。

坦白说我对文物连一知半解都称不上,专业知识更是半点都没有,在此叙述也只能凭直观印象。所以若是有什么贻笑大方的地方,还请多多指出,多多包涵。

要问我对什么文物最感兴趣,那自然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首先是镇墓兽。丑得可爱就是我对它们的第一印象。总结我见到的几座镇墓兽,大约都是有人的特征,再加以异化,多为蹲姿,四肢皆触地。镇墓兽,顾名思义,便是守护坟墓。这与古人的迷信传说脱不了干系。古代人认为,阴间有各种野鬼恶鬼,会危害死者的鬼魂。因此设置镇墓兽的目的首先是为避邪,以佑护死者亡魂的安宁(此句来源于百度百科,侵删)。所以其实丑可爱有它的大作用,虽然现代人可能会觉得鬼怪之说全为扯淡,但镇墓兽作为一种文物,自有它的意义。对于我这个浅薄无知的大脑来说,可能是又发现了古人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看来天马行空,也是一脉相承。

然后是一些奇怪动物。首先是蚕,老实说,从未见过蚕之类的文物,初见盯着它看了半晌。后来才知,蚕,即是丝的代表,古代丝绸之路的灿烂辉煌,在这只蚕上得以体现。随后是一些马,十二生肖等。马奇怪在它的尾巴不是雕的垂顺的毛发,反而像一个电钻的头,不过没人讲解这个,也只好默默记下。十二生肖全都拟人化,穿着长袍,只有头部显示其特征。同时发现许多器物上都刻有鸾凤,那是吉祥的象征。

其实对兵器也不可谓不感兴趣,但我在馆内没找到最想一睹真容的唐横刀,就暂且不提。唐三彩倒是让我震惊,虽然课本上反复强调,在别的博物馆也曾见过,但抱着一种特来观察的心态,还是不能不赞叹它的精妙。最后再说说晋祠,未曾想陕博会有一个展厅展览山西之物,又长了一点见识。

古代的文物我看不懂,靠讲解和百度也只是浅浅一观,但现代的活动我还是能略微观察到。在我和同伴逛馆这段旅程中,我们见到了三四队小学生前来学习,都带着笔记本或是资料。有一个小男孩最为触动我,我竟见他对一件文物拜了拜再开始抄写相关知识。我想,在这样的教育下,他们定不会如我一般,走进博物馆如同半个文盲。而他们,也是西安的未来,中国的未来。

4.大唐不夜城

来到大唐不夜城刚好下雨,于是不由得诟病它的地面。黄色的砖大块大块,漂亮,但是很滑。不过待了一小时不到,已险些滑倒四五次。和同伴笑说从没这么认真扒过地。她则是宁肯走外围绕大圈也不愿意再踏上去,实在非踏不可,也要手拉着手,相互扶持着走。

大唐不夜城沿街,都是小吃与文创品,琳琅满目。两条道只能单向走,沿街的警察也很多,一场雨见他们淡蓝的衣服全成了深蓝,还得在那站着,就更体会到他们的辛苦。不夜城,好景在夜里。天一黑,各式各样的灯大放异彩,这城便活了起来。还有的灯别出心裁,一串灯便是一句古诗。西安美术馆,剧院等都在不夜城里,更添了几分繁华。因为急着回去,就没来得及细看,匆匆逛了逛就回来了。

以上这些地方,我都只去过一次,在西安,我也只去过这些地方,对西安的认知也很浅薄。但不可以磨灭的印象是,厚重的文化。并且,这些文化已渐渐融入了西安的每一个角落。城小兵,唐小西,就连不夜城的读书阁,也是古装漫画人物在指引。至于让收集狂欲罢不能的核酸贴纸,更是不用说。

我在西安,如果没有太大变故,至少还将待四年。未来的四年,我将会见证一个怎样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不敢想象。我只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认真去认识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识||西安浅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