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小学课本里就有,其实这个故事最早出自《韩非子·喻老》篇,题目是后人加的。

故事内容带有劝喻性,并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桓侯病情变化的局势,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亡的故事。故事内容如下: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在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自己没病。扁鹊离开后,桓公说:“医生就喜欢习惯于给没病的人治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这次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公又不予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随后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进见蔡桓公时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再一次地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没有见面,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用药物、热水敷治就可以治好;疾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疾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疾病在骨髓里,那就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蔡桓公的病在骨髓里面,不能治的,所以我才望而逃却的。”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病势沉重,派人寻找扁鹊,扁鹊早已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传统都认为,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阐明的是“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的道理。但韩非在其《韩非子-喻老》里讲此故事,重点可不是再说这个道理呢?具体说啥,请看韩非具体原文:“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韩非引用老子的这些话在说什么道理呢?说的是,有形状的东西,大的必定从小的发展而来;历时经久的事物,成群的必定从单个的积累起来。所以老子才说:“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而天下的大事也必定开始于微细。所以要想控制事物,就得从微细时着手;所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即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千丈长堤,因为楼蚁营窟而导致溃决;百尺高屋,因为烟囱漏火而导致焚毁。所以说:白圭巡视长堤时堵塞小洞,老人谨防跑火而涂封缝隙;也因此,白圭没有水灾,老人也没有火灾。这些都是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

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说的当然是:抢在事情细小的时候及早处理,或在事情的祸福刚露苗头的时候处理,这才是圣人的处事之举。

你可能感兴趣的:(《扁鹊见蔡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