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意象

故乡,那是每一个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那是割舍不了的血脉情怀,不管走到哪里,哪怕天涯海角,故乡春夏秋冬的风景,就是我难以忘怀的故乡意象。

  

   ------题记

  

   故乡的意象是春天的荠菜香。黄土高原的春天是被一场呼呼的北风刮来的,忽然间田间地头,窑背硷畔,墙根路边,就有了星星点点的嫩绿。杨柳枝头有了纤弱的新芽,桃李树梢也变得滋润柔软,有米粒般的小芽苞结实的冒出来。

   在这个万物萌发的季节,儿时的故乡却是最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候,方言叫做“困慌时月”。那时,太阳在最初的温馨之后,一天天变得有点燥热,日子也一天天变长了。饥饿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里,乡亲们的那种恐惧慌乱忧虑哀伤就写在脸上,在大锅饭的时代,这种情况应该是普遍现象了。

   为了度过这段难捱的时光,乡亲们想方设法就为了填饱肚子,甚至有人拉家带口外出乞讨。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野菜就是填饱肚子的不二选择。吃起来麻酥酥的野茼蒿,有点苦味的蒲公英,辛辣无比的野小蒜,嫩绿爽口的水芹菜,还有刚刚冒出地皮胖乎乎的苜蓿芽,都是被乡亲们和点面送进肚子里了。

   我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慢慢返青的麦地里的荠荠菜。常常和一群小伙伴提个小篮子,拿把小铲子,像一群久被圈养的小羊羔,撒开小脚丫风一样奔向麦田里,不到小半天,满当当一篮子荠菜就挑好了。回到家里肯定会看到母亲脸上苦涩又欣慰的笑容,心里就乐滋滋暖洋洋的。稍作加工,凉拌的做汤的蒸成疙瘩的,都感觉那么香甜。当然饿急了的我们也会生吃,那味道也挺不错,清新甜香里有微微的苦涩。后来给学生讲张洁的《挖荠菜》就感觉特别的有共鸣,结合自己的经历,把自己的体验融入其中,学生非常欢迎。

   时隔这么多年,在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的今天,那荠菜的味道还常常令人回味,那缕清香,那在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几乎就是救命功臣的情感朴素而又悠远。

   故乡的意象是夏初的洋槐花。一场连绵多日的透雨过后,拔节的庄稼喝了个饱,攒尽劲儿疯长。小麦开始杨花灌浆。望着一望无际的在微风里起起伏伏的绿浪,乡亲们心头的喜悦变成脸上绽放的朵朵菊花,那种对丰收的憧憬和渴望让他们的心头变得踏实沉稳。

   这时候,似乎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洋槐花也盛开了,故乡的沟沟岔岔,大多栽种着这种极其耐寒极易成活的树木,房前屋后窑背道旁,到处都可以看到它高大挺拔的枝干,葱茏黄绿的叶子间垂下了一串串一绺绺的洁白的洋槐花,满世界都是清甜的香味,浓郁温馨,引得蜂飞蝶舞,嘤嘤嗡嗡的声音显得那么热闹。看到那种朴素洁白的花儿,你的目光也会变得清澈纯净,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你恍惚如在梦里。

   当然,乡亲们不会有这么多诗情画意的感受,因为在他们眼里度过春夏之交的这段时间,就靠这些长在树上的粮食了。于是家家户户老老小小提着篮子拿着袋子,来到树下,或爬到树上,或站在树下,那粉嘟嘟的洋槐花就被捋下来了。回到家里,拌点面做成槐花饼子,那是别样的美味。还有的人家把槐花晾晒在太阳底下滤干水分再收藏起来,等到冬天的时候用水泡开或凉拌或清炒都是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

   但是那个年代这些吃多了就不感觉那么好了。肚子起初很胀,继而很快就饿了。肚子里常常感觉是酸酸的空空的,不时的反胃就吐出来一滩一滩的酸水,很是难受。然而如今,家乡建起了槐树林风情山庄,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洋槐花成为家乡的品牌形象,真是不可想象哦。但是又有谁能忘记曾经的苦难岁月,苦难岁月里那缕缕纯洁的槐花香啊。

   故乡的意象是金秋的红富士。过了白露,家乡的秋天就真正的来了,虽然秋老虎的尾巴依然肆虐,但是伴随着冷飕飕的秋风,还有淋淋沥沥冰凉的秋雨,乡亲们抢着墒情播种麦子。不几天一行行嫩黄的麦苗就钻出地面,摇曳在秋风抚摸下的田野里,那景象就像工画笔描绘的,极整齐清新,天气晴朗的日子,蓝蓝的天空飘过一团团絮状的白云,辽阔的原野是绿绿的麦田,泥土的清香,成熟庄稼的醇香,那才是真正的秋高气爽啊。

   当然这些都是儿时故乡的记忆了。现在回到故乡,金秋时节一望无际的果树就展现在你的眼前。那果香味真的可以醉倒你。远远望去,那在碧绿的树叶间探头探脑的一个个苹果满栖指头,那些摘掉袋子挂在枝头的红富士,粉扑扑红艳艳的透着润泽的光彩,像婴儿的脸蛋,像少女的香腮,煞是诱人。一个个挤挤挨挨,一簇簇一串串,好像要把枝干压弯。你随便走进不管哪一家的果园里,淳朴热情的果农都会憨笑着递给你一个又大又红的红富士,咬上一口,满口生香,甜洌的汁液流进心间,清脆的口感非常爽心,那种美味是在任何地方都难以品味到的,因为她独一无二无与伦比。果农将挂在树梢的水晶一样透亮的苹果小心翼翼的摘下来,分级堆放,整齐的堆成梯形立方体,那阵势真的颇为壮观。远看如同彩霞,近看就是妙笔绘就。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家乡开始栽种第一批苹果树,很多人都疑惑不解,根本不配合政府的行动。也难怪,那时刚刚解决温饱的年代,饱受饥饿折磨的乡亲们哪里敢把一家人命根子一样的土地轻易改变用途,结果五六年过去,当初第一批承包果园的农户靠苹果致富了,他们盖起了新房,有了存款,腰杆也挺直了。这时候大多数乡亲们才看到了奔头。没有人动员催促,也不再有什么优惠政策,活生生的现实就是力量的源泉。九十年代初期,大规模热火朝天兴建果园的热潮在家乡开始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种了几百上千年庄稼的土地上,栽种的果树成片成林。它是家乡人走向小康的绿色银行。因为果园,乡亲们手里有了钱,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住得宽敞了,吃的丰富了,穿的靓起来了,用的电器高科技含量多了,那是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因为果园,带动了诸如包装运输加工劳务等等各类产业,家乡变得日新月异,因为果园,云集的商贾带来了外面的信息,千百年在土里刨食的庄稼汉也走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远出国门,视野的开阔眼光的长远有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一切,都因为那红彤彤的富士苹果。

   这是家乡里最具时代特色的意象,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故乡的意象是寒冬里的雪花飘。狂风呼啸,寒风刺骨,所有有生命的动植物都在这个季节没有了踪影,销声匿迹。枯瘦的树木在寒风中支愣着枝桠,尖利的风声呼啸着撕扯着灰暗的天幕,秋天里成群结队的麻雀不见了,只看到漫天的黄尘笼罩在天地之间,苍苍茫茫难辨方向。

   这样的天气就是儿时故乡冬天最为常见的日子。即便如此,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乡亲们还在田野里战天斗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那个荒唐的岁月,这是再也平常不过的劳动景象了。曾经依稀记得成百上千的人们在一起兴修水利,到处飘扬着呼啦啦的红旗,高音喇叭放着样板戏的唱段,高亢而悠远地飘荡在空旷的高原上,刺骨刺耳。

   每当父母亲不分白昼地在工地上辛苦劳作的时候,我便会在家里照看小我四岁身体孱弱长期生病的小妹,她是四岁多才学会走路的啊,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里,她能够活下来简直就是奇迹。八九岁还未上学的我学会了烧炕熬玉米榛子。刮风的日子,我会把仅铺着一片芦席的土炕烧得暖暖活活,然后和妹妹蜷缩在上面望着窗外发呆。

   狂怒的寒风刮的窗户上的塑料纸似乎也在瑟瑟发抖,不时的塑料纸被撕开一条大口子。有时候如果烧炕的柴火冒出去的烟扑在地面,那就意味着不久就会下雪了。当我被烟火熏的鼻涕眼泪横流,脸像一只大花猫,妹妹被呛得哇哇大哭之后,星星点点的雪花开始落下来了。不一会地上就铺了一层薄薄的白色,此时风也慢慢的小了,大片的雪花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地飞舞着,那种景象可能是贫瘠的故乡在冬天留给我最美好的记忆了。我爬在土炕上,妹妹哭了之后已经睡去了,我就那么傻乎乎地望着外面。天色更加昏暗,飘飞的雪花像春天里紫苜蓿地里的白蝴蝶轻盈翩跹,又像雨后的被风吹落的梨花四五零散,更像初夏盛开的洋槐花铺天盖地,天地间变得莽莽苍苍。

   父母还没有回家,偶尔有一两只灰色的小麻雀斜掠过迷蒙的雪幕,穿过院子里的核桃树,留下一串凄厉哀伤的吱吱的叫声,转眼间就又淹没在雪花里,清晰而忧伤。我会傻傻地想,小麻雀的妈妈呢,它的窝里会暖和么,下雪了她吃啥么哦,一个个奇怪的念头从我的小脑瓜里冒出来。那时候我甚至想,那落下的雪变成白面该有多好啊,那就天天有白面饼子吃了。

   半夜里是父母亲回来的时候,我和妹妹已经熟睡了,披着一身白色的雪花也裹进来外面袭人的寒气,匆匆的吃完我熬得玉米榛子就休息了,因为明天还有更繁重的劳动等着他们啊。而我则没有了睡意,静听那雪落的声音,窸窸窣窣,间或会有树枝的咔嚓声传来,漫长的夜晚,天地间竟是那样的寂静安谧。

   天放晴了,太阳也出来了,出门一看,满世界就是白茫茫一片,阳光没有一丝暖意,却格外的刺眼。枯黄的野草大部分被埋在地下,只露出一两根纤细的枝干,田里的麦子也看不到了,树枝上也落满了雪花,不时的就会落下来簌簌作响,走在三四寸厚的雪面上,脚底下是咯吱咯吱的响声。平日里爱在一起玩的小伙伴都去学校了,我找来一根树枝,在洁白的雪地上画上稀奇古怪的各种图案,妹妹吵嚷着要下来,我会编造一些不知所云的鬼话吓唬她,让她老老实实呆在炕上。我玩累的时候,布鞋的底子也就湿了,连忙跑回去趴在土炕上,再把鞋放到炕洞里烤烤,要不母亲回来会生气的。我不想让本来就劳累不堪的她再因我而忧伤。

   没有堆雪人的乐趣,没有打雪仗的兴奋,有的是在孤独的日子里和小妹相依为命的点点温馨。哦,故乡寒冬里飘落的雪花,同样是我记忆里美好的意象,永远飘扬在我思乡的真挚而朴素的情感里直到地老天荒缠绵不绝。

   故乡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因为那里面埋藏了多少故事就连我们也难以说清。对于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永远的牵挂和惦念,因为哪里有我们的血脉相连的根啊,有我们的兄弟姐妹父母亲人,更有那么多淳朴善良憨厚实在的乡亲们。我们是故乡放飞的一只只飘向四面八方的风筝,不管我们飘到哪里,飞的有多高,总有那根线攥在母亲的手里,割舍不断,直到永远,哦,故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乡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