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味道獨特

這幾年,在帶領許多寄養父母的長期團體時

看他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用心愛著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我就常常跟著激動起來

常讓我震撼的是

在這些看似平凡不過的人身上,竟可以有這麼厚實的愛

在團體裡聽她們的故事

常覺得自己像是赤腳站在溪流裡

真真實實的感受到那流水的力道

我因這樣的沖刷,得到滋養



好好回應,就是好故事

在帶團體過程中常想著:有機會要來寫寫文章,回應他們的故事

寫我從她們的故事裡,受到的啓發

寫我從她們的故事裡,如何看見我自己

今天,我從一位寄養媽媽在團體裡的書寫,開始說起


.....每日的提醒、叮嚀,你(寄養孩子)總是有聽沒有到。恍神、發呆....不喝水(整天上學一滴水也沒喝),丟三落四、拖拖拉拉,動作慢吞吞的,我真得被你氣炸了。說你、教導你、處罰你(效果總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你的漫不經心,你的忘東忘西,ㄧ付無所謂的樣子,一度讓我覺得我像個後母,像個虎姑婆......

~寄養媽媽

這位寄養媽媽,在團體裡讀着她的書寫

然後在團體中難過的批判起自己:怎麼會像個後母?怎麼會像個虎姑婆?

在一個大家都說「愛」的場子裡

竟有一位媽媽可以真實的說著「無法愛」的時刻

看著她濕潤的眼眶

聽著她的挫折與內疚

我對她的坦白,有敬佩

我想,這位寄養媽媽當初一定沒想到

用着熱騰騰的心投入寄養家庭

想好好的照顧那些人生遭遇困難的孩子

卻一不小心,看見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自己嚇着了自己,也對自己失望

我相信,這絕對不會是寄養媽媽一個人的故事

這也是我們的故事

有多少父母、多少老師、多少助人工作者

帶著很好的心想陪著一個又一個的生命

但怎麼會想到,後來遇到挑戰

會困難到自己都對自己失望了


我也曾在那裡 

自責的故事,我也有

為了書寫這篇回應文章

我自己的故事,也跟著跑了出來

和寄養媽媽共振着


大概是民國八十幾年

那年是我接兒童保護社工的第一年

第一次要單獨出勤,處理受虐通報的案子

因為是新手,不知所措

我到了巷口,不敢往屋裡走去

手裡猛翻著當年的「兒童福利法」

裡面的法條,不曉得重複讀幾次了,但怎麼讀,都無法心安

內在不斷去推想:

待会兒見到所謂的「受虐孩子」,見到所謂的「施虐者」,要怎麼跟他們說話?

心裡有個大大的問號

打了電話回去機構給資深的社工

不知所云的問著許多細節

其實是心裡頭有好多的慌張….

那時候覺得自己實在很菜、很遜

但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重要

硬著頭皮,撐住自己,上場


不只是那一次

自己在很年輕的時候

剛投入助人領域的時候

那樣的年紀卻看見生命的百般樣貌

看見有孩子那樣不堪的被對待

看見有夫妻在困難的關係裡,如此的彼此傷害

看見有父母要在那麼少的資源裡,養大孩子

這些的樣貌

超過任何在學校裡所學的

也超過自己生命經驗可以理解的

所以,在那樣的年紀,其實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才是

會慌張、會遲疑、會做錯,心裡常會說自己的不是….

曾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走這一行

也曾自責內疚到無法成眠

這些,都是當年的心情

都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硬著頭皮,撐過去

那時沒有勇氣好好看著自己

一直到聽了寄養媽媽的敘說後

寫了這篇文章

我重新連結上了那個時候的自己



困難的·愛

那天在團體裡,我看著寄養媽媽,可以這麼勇敢的說自己困難的時刻

我有著敬佩,然後心裡頭自然冒出的好奇是:

「寄養服務,這是一場怎樣的冒險?怎麼讓人得賭上某部分的自己?」

(我常透過問句在心裡問自己,好幫助我理解一個人)

但接著心裡又冒出第二個問句

「所以,這是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愛,讓人願意承擔這麼大的挑戰?」

瞬間,我眼眶紅了

我因為這樣的問句

讓我看得見這個數落自己的媽媽,心裡頭放著的愛有多大

於是,我也可以這樣的看得見當年的自己

那個「硬著頭皮,撐起來」的自己

對人的愛有多大

這是那位寄養媽媽,送給我的大禮物

從她的身上,我也看見了自己


每次幫寄養父母上課

特別是看見那些五、六十歲的寄養父母

用着專注的眼神,坐滿一天六個小時

哎呀~實在佩服

曾有寄養媽媽用“虧”我的語氣說

「老ㄙㄨ~你讓我們這些老花眼的歐巴桑,一下子要畫畫、一下子要剪貼、一下子要學照相、還要寫字….,哎呦~」

大家一起大笑後,仍專注的繼續動手剪貼作品

即便不習慣,她們都手和心都沒有要停止學習

那種專注,都令我讚嘆

聽他們說著:「現在的孩子和以前很不一樣了,我們要好好的學習才可以。」

我的心,總是有很多的感動


我從寄養媽媽身上看見

有時候,願意和困難碰撞,沒有因此要放棄

是一種愛

有時候,硬著頭皮、撐著、上場

也是一種愛

現在的我知道,這種愛,味道獨特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種愛,味道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