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不重来”,每个人都在岁月的河流里一往无前,带着回望青春岁月的心情,来重读这一章的内容。
青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十七八岁到三十五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第一单元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2.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3.生活空间扩大
4.开始恋爱 结婚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青年期的思维能力发展到个体思维发展的高峰并达到成熟。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水平,有些学者则认为,少年期之后的思维仍继续发展,并向“后形式运算思维”或辩证逻辑思维发展。
一、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者伯瑞对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和约定性阶段
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的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趋势是:初中一年级开始掌握辩证逻辑思维,初中三年级处于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阶段,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已发展到趋于优势地位
2.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学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3.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
1.自我概念的特点: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自我概念更具有组织性和整合性,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2.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
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
1.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自我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与“客体我”,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的辩证统一。
2.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
3.不能确定自我同一感
4.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同一性确立,同一性延续,同一性封闭,同一性混乱(扩散)
同一性症候群:同一性意识过剩、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与他人距离失调、时间前景的扩散、勤奋感的丧失、否定的同一性选择
延缓偿付期:青年要经历复杂而艰难的同一性的确立和对社会生活的选择,这种确立和选择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他们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在需要,而社会也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如大学学习期间,这一时期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也是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三、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
青年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
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必要的心理条件比如思维逻辑水平、自我意识、自我同一性确立、社会性需要和社会化水平)、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家庭教育环境,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性事件
四、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
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推理发展理论
著名的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外在标准控制,通过行为后果来判断行为
阶段一:惩罚和服从取向
阶段二:功利取向
水平二:习俗水平 以遵从社会规范社会规章制度为准则
阶段三:好孩子取向
阶段四:好公民取向,也称为维护社会秩序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道德标准内化于己,称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阶段五:社会契约取向
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取向,这是理性良心取向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归纳为三个要点:道德发展具有固定不变的顺序,童年期在十岁之前,以前习俗水平为主,少年期的个体大多数处于第二第三阶段,青年期发展到第三第四阶段为主导;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不多,第六阶段的道德准则是抽象的,适于全人类但难以实现;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只能决定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不能影响道德发展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