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1

摘抄

【原文】

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①:“仲尼焉学②?”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③,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题解】

此章是说明善于学习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有益的东西。孔子学说是承袭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固定的老师。子贡聪明颖悟,对老师可以说是知之甚深,孔子学说得以广泛流传有他的一份心力。

【注释】

①公孙朝:卫国大夫。当时鲁、郑、楚三国也都有公孙朝。所以指明卫公孙朝。

②焉:何处,哪里。

③识:通“志”。《汉书·刘歆传》引作“志”。

【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存在人间。贤能的人掌握了其中重要部分,不贤能的人只记住了细枝末节。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从哪儿不能学呢?而且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

//我的感想//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子入太庙每事问

何常师之有,《论语别裁》中【谁有长处,他就跟谁学】,

反过来思考,要有发现对方长处的能力,才可能去学习,不是只盯着对方的不足,让自己处于心烦气躁,无法静心学习。

想学,肯学,还有学习方法,善问善思,外加一辈子的持续。“焉不学“?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