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乃身之宝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是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给自己下的“定义”,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也不配活着。
从小被父母忽视的松子,一直渴望得到爱,但是,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感情中,她都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爱,哪怕她为此付出很多。
那么,为什么越渴望爱,越很难被满足呢?
台湾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内相故事对话”疗法心理专家赵梅如在其著作《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从讨爱到情感治愈》(简称《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中,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出发给了我们答案。
赵老师认为,对爱的渴求是生命的本能。爱在家庭中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有需求就应有回应。当需求得到回应,讨爱的一方就能被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感凝滞的心结,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而这一心结还会被带入新的人际关系,甚至代代延续。
就像影片中的松子,小时候在讨爱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尤其是父亲,所以才有了情感凝滞的心结,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长大后在与同事的关系中,以及和恋人的关系中,依然无法自信地生活。
《打开生命的盒子》这本书,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给我们剖析了在家庭和人际中无意识的讨爱行为和原因,并给出了疗愈的绝佳方案。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具体说说。
1.讨爱的本质,是温暖回应
说到讨爱,或许有人会误解,觉得是一种讨好、乞讨,亦或是一种讨伐,其实《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从讨爱到情感治愈》这个书名中的“讨”,并不是上述的两种意思,而是指讨论、商讨这层意思。
在赵梅如老师看来,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探讨”人与人交流产生的最美好的爱。
说到底,讨爱,就是渴望有人爱,而讨爱的本质,就是温暖回应。
赵老师通过小恒河猴的实验告诉我们,回应交流才是生命对于爱最关键的需求。
这里,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就像我们的生命盒子里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一样:
当我们讨爱时,得到了温暖回应,我们的生命盒子就装着“我值得被爱”的欢喜安心的心情;当我们讨爱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我们的生命盒子就装着“我不值得被爱”的落寞难过的心情,而这也是我们心中“内在小孩”的两种隐喻。
就像影片中的松子,她的“内在小孩”就是“自己不值得被爱”,因为她在讨爱过程中,没有得到温暖回应。
松子有个体弱多病的妹妹,一家人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妹妹身上,对松子缺少关心,所以她从小都在讨爱,尤其是渴望得到父亲的爱,她学着做鬼脸来讨父亲喜爱、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可去做教师,但这些都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爱,直到因包庇学生偷钱被学校辞退,她认定了家人都不爱自己,于是选择离家出走。
当她带着“我不值得被爱”的生命盒子,与历任男友构建亲密关系时,依然是得不到温暖回应,所以她一直孤独地生活着,而这就是讨爱的结果之一,讨爱凝滞,即给自己贴上了“我不值得被爱”的标签。虽然时间在继续,但那份难堪的情绪好像凝结在某个沉重的时空中,停滞不前了,
可见,从小被忽视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讨爱凝滞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2.讨爱凝滞点,会成为我们的生命脚本
如果讨爱凝滞点不被察觉,我们就只会不停翻开“我不值得被爱”的生命盒子,让内在小孩的故事作为一种生命脚本,在日常生活里不断被复制,衍生出各种生活剧本。
正如赵老师说的:“就好像我们是自己生命故事的编剧,依据自己的人生脚本导演一场戏,还亲自上阵,出演主角。”
就像影片中的松子,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然后卑微地去讨好对方,但终究还是没人爱。她和作家男友相处时,对方不仅打骂她,还让她去浴室当女郎赚钱,虽然她选择不离开,但等到的结果却是对方用卧轨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后来她和那个偷钱的学生重逢,其实那个学生一直喜欢松子,对方的一句“我爱你”又让松子再次相信爱情,成为恋人后,极度渴望拥有爱的确定感的松子,一遍遍地要对方保证爱自己,这样的爱让对方窒息,对方开始有些不耐烦,最后又演变为暴力,直到对方入狱。松子期待着对方出狱能和自己共度余生,但结果却是,对方承受不起松子的挚爱,选择逃避,这样,可怜的松子又成为孤孤单单一个人。
我们看到,松子因为小时候的讨爱没有被温暖回应,有了讨爱凝滞点,给自己贴上了“我不值得被爱”的标签,于是此后的生活都在不断复制这样的伤感情绪,她亲手编辑着自己的生命故事,证明着自己没有人爱这场戏,而这就是她的生命剧本。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无情循环这个讨爱凝滞点呢?
因为讨爱凝滞点深藏在人的内心深处,不易察觉。
正如赵老师说的:“因为我们为自己贴上了不值得被爱的标签,产生了生命里沉重的讨爱凝滞点,把负面情绪藏在心灵深处,才会使它一直重复循环,直到某一天,相似的场景、话语出现时被引爆,就像地雷一样伤人伤己。”
之所以叫“情绪地雷”,就是因为当地雷被埋在地下时,形状完好,不会伤人,时间久了,我们甚至会忘记曾经埋下过一颗地雷,不易察觉,但某天被谁无心踩到,就会瞬间引爆。
我们的讨爱凝滞点,也会如此,不易察觉,但一直都在,且会成为我们的生命脚本。
3.爱一直都在,学会把爱找出来
前面说了,当我们的生命盒子里装着“我不值得被爱”时,就会形成讨爱凝滞点,进而影响自己以后的生活,但或许“我不值得被爱”是一个误解,因为这个标签是我们自己贴上去的,极有可能的情况是,我们一直有人爱着。
这也是作者赵梅如要告诉我们的,爱,尤其家庭里的爱,一直都在,从来没有失去过,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爱找出来。
那么,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的人,该怎样找出爱呢?
《打开爱的生命盒子》这本书给了我们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
其一,转量贴三步法。
这是赵老师自制的方法,就是从讨爱凝滞到讨爱满足三步骤,第一步是把爱找出来;第二步是先看看自己贴了怎样的标签;第三步是再换个有爱的标签演练,并把爱表达出来。
就像松子,她可以从家人对自己的做法中找到爱,比如在爸爸的日记中,每天都记录着祝福松子的话;在经济拮据时,弟弟也出钱帮助过;妹妹也一直在关心自己,等等,然后把“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己是个孤独、可怜的人”等标签,换成“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标签,慢慢地就会找到自己的讨爱满足点。
只是,这样的“寻找”过程需要勇气,也需要他人的引导。
其二,在公平原则里找出爱。
讨爱凝滞点带来的不公平感,其实是我们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认为的“失去”中,找到“得到”,就会缓解心中的不满情绪,也会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就像松子,如果她能从父母偏爱妹妹的“失去”中,找到父母给了自己健康身体这个“得到”,就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觉得自己是有人爱的。
当然,她也可以通过自己爱自己来找出爱。在影片最后,我们也看到了她的转变,只是很不幸她被几个夜不归宿的小混混乱棍殴打,还没来得及开始,结束了这无聊的一生。
其三,修炼讨爱功夫,提升表达爱的能力。
有些人得不到爱,和他们讨爱的方式有关,也就是说,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
赵老师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讨爱基本功,即要注重量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急于看到对方的改变,学会欣赏“二度”的改变,同时,对于自己,要警惕“一次联结完成”,因为没有速成的解决方案,唯有多多倾听,与自己内在对话,只是去觉察,然后引动内在那个“值得被爱”的生命盒子。
另外,我们在语言表达上也要有所转变,比如,多使用“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多角度考虑问题达到共情,以及心怀感恩之心等等。
总之,我们要学会转换思维方式,并在实践中去练习上述方法,进而在一次一次的转弯、一点一点的进步中遇见最美的时光,收获满满的爱的力量。
另外,《打开爱的生命盒子》这本书也给父母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教育建议,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爱,以避免讨爱凝滞,比如,父母要意识到温暖比温饱更重要;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让孩子获得安全感;父母要多勉励,少指责孩子,让孩子的“讨爱”的心得到满足,等等。
其实,这本书介绍的“找爱”方法,就是通过回顾往事,打开自己的生命盒子,把家人之间的爱找出来,进而让家庭里凝滞的爱再次流动起来。
如果你一直渴望着爱,却总是得不到,不妨试试这本书中介绍方法。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