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235):蒋介石用激将法,毛泽东:“决不为国民党激将法所冲动”

【读毛年谱(235)】1941年,毛泽东48岁。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战役)开始。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约十五六万人,虽有八路军积极配合作战,国民党军仍然溃败,退出中条山地区,在三个星期内,损失兵力约七万余人。

战前,面对日军的强大压力,为了让处于劣势且疏于准备的中央军保住中条山根据地,蒋不得不向中共求援。5月5日,在敌军开始攻击之前,蒋就“令(刘)为章面询周恩来,当兹敌将大举攻我晋豫,十八集团军能否击敌,或即放弃抗日立场。请两日内答复,周答以即电延安”。

5月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复周恩来电:“(一)对于敌军进攻,须强调‘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号召。(二)对于国民党要求我们配合作战,须告以当然如此,不成问题。(三)我们要求事项:(甲)速解决新四问题;  (乙)速发饷弹;(丙)停止反共;(丁)派机送周回延开会。”

5月9日,毛泽东和朱德、王稼祥、叶剑英致电八路军、新四军各部负责人,提出我军在日军进攻中的方针。电报说:“敌正集中兵力,企图进攻河南、陕西、云南,打通平汉路,截断西南、西北两交通线。”战事有在近日发生可能,国民党要求我军配合作战。我们方针,“仍按我军现在姿态,巩固各根据地,耐心发展敌、伪、奸三种工作(这是极重要的),按当地情况许可,拔取敌伪某些深入我区的据点,在接近豫陕地区,应有相当部队配合友军作战,并极力发展统战工作,但不要乘机向国民党地区扩展,使蒋、桂各军放心对敌”。

5月10日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已电总部拟具配合中央军作战计划,惟新四、饷弹、反共三大问题,请蒋速予解决。”

5月14日,关于党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配合作战,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目前国民党非常恐慌,望我援助甚切。判断在日寇此次打击下,国民党不能不向我讨好,国共地位将发生根本变化,我党在抗战中将日益占据领导地位。因此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但决不为国民党激将法所冲动,而是周密考虑情况,给以有计划的配合。”“我意主要配合区域应是晋东南与冀南,其他作为次要配合区域(即按寻常状态作战)。”

5月25日,毛泽东和朱德、王稼祥、叶剑英就目前形势和统一宣传问题,致电八路军、新四军各部负责人,指出:日军发动此次小规模战争,现华中、华南已退返原防,晋南亦无大战,证明其目的仅在吓蒋,此次进攻似已至结束期。

6月6日,毛泽东电告周恩来:“中条山战事已告段落,敌人似在收兵休整,下一次进攻方向可能是河南。”

——以上是《毛泽东年谱》所记载的中条山战役的过程。近年来关于战役前后蒋介石的“激将法”生出一些争议来。


国共相争,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部,其南侧紧邻黄河,是华北通往大西北乃至大西南的捷径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

1938 年3、4月间,以卫立煌为首的国民党军队进驻中条山,号称驻军15 万人之众,坚持三年有余,因而此地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赞为“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此地也成为日军眼中的“盲肠” 。日军反复考量后认为:“晋南的重庆军牵制着日军三个师团,首先将其消灭,日军即可自由行动,那时候可以全力对付中共军” 。日军决定发动中条山战役。

在发动中条山战役之前,国共两党都没有过多防范日军。皖南事变后,共产党发动空前政治攻势,蒋介石一度准备进攻陕北。当毛泽东得知蒋可能进攻陕北之后,也积极展开军事上的防备工作,可以说 4月中下旬双方的军事关注重点都放在陕北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进攻势如破竹。国民党军在中条山战役中遭受沉重打击,这一地区基本沦落敌手。此役成为晋南战局走向的重要分水岭。

处境尴尬,蒋介石激将毛泽东出兵

此战的微妙之处在于,面对日军的强大压力,为了让处于劣势且疏于准备的中央军保住中条山根据地,蒋介石不得不向中共求援。

蒋介石是怎么求援的呢?他用的是激将法,刺激毛泽东出兵。方式就是,蒋“令(刘)为章面询周恩来,当兹敌将大举攻我晋豫,十八集团军能否击敌,或即放弃抗日立场。请两日内答复,周答以即电延安”。

毛也看出蒋用的是激将法,没有上钩。一方面,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引起的政治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国共关系已经严重恶化,还有很多遗留问题,共产党还追着要人、要说法。另一方面,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招致日军报复,八路军损失很大,加上国民党封锁,此时还没有完全恢复,毛泽东对任何进一步刺激日军转向八路军的作战,都不可能表示赞同。

因此 ,当国民党军事当局在战役发生前夕找到周恩来,要求八路军予以军事上的配合时 ,双方之间的这种交涉自然不会是顺利的 。

毛泽东的回复,首先是大义凛然,称“(一)对于敌军进攻,须强调‘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号召。(二)对于国民党要求我们配合作战,须告以当然如此,不成问题“。但又趁机提出几项合理要求:”(甲)速解决新四问题;(乙)速发饷弹;(丙)停止反共;(丁)派机送周回延开会”。

在这几个条件下,基本上按兵不动。

绝不上当,毛泽东化解两难困境

蒋在发现激将法未起作用之后,就直接用了下命令的方式。到5月21日蒋发现下命令的方式似乎也没有起作用的时候,再次使用激将法,用《大公报》发社论和中间势力致电呼吁的方式请中共出兵。

在5月21日之前,蒋请中共出兵的真实意图就是让中共出兵配合作战,以利中央军守住中条山;在此之后,中央军已经开始转移、撤退,却仍然呼吁中共出兵,很可能就是想借机消耗中共实力或“从政治上打击中共”。

也就是说,蒋想让中共在政治上或军事上某一方面失分即可,不是也不可能是想让中共同时在两方面失分,不是所谓的“一石二鸟”。

对中共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两难问题,不出兵就有可能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出兵则可能让百团大战之后元气尚未恢复的八路军实力再次受到削弱。

所以毛泽东告诉彭德怀:“目前方针是必须打日本,但又决不可打得太凶。不打则国民党不能谅解,中间派亦会说话,但如打得太凶,则有相反危险,日本将转向我们报复,国民党坐收渔利,并将进攻边区。” 

也就是说,中共决定量力而行,适度出击,既不在政治上失分,也不在军事上失利。

由于多种原因,中共出兵的行动较迟,力度也不够,不能给日军以严重打击,未能达到帮中央军守住中条山的效果。

反倒是战役后,国民党中央军、阎锡山虽试图重夺中条山,成效却不尽如人意。而中共进入中条山后迅速发展壮大,“取而代之”成为日军新的军事威胁。


参考文献:

邓野:《日苏中立条约在中国的争议及其政治延伸》,《近代史研究》2009 年第 6 期 

杨奎松:《关于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问题——兼与邓野先生商榷》,《近代史研究》2010 年第4期

黄天华:《也谈中条山战役期间的国共关系——与杨奎松先生商榷》, 《社会科学研究 》  

杨圣清:《关于中条山战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抗日战争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毛年谱(235):蒋介石用激将法,毛泽东:“决不为国民党激将法所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