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她问到:“什么样的人算人品好?”
一时语塞,这真是一个复杂难辨的问题。
我们大抵会说:守信、有情有义、表理如一、爱憎分明、善良等等美好的品格来评断。
可是人是复杂的,环境更是复杂的,用一纸教条就给出标准是误人误已。
都说“在没有利益相争之时,人都会是好人”,可见利益关头是考验一个人人品的时候。
但又不能只因此来评判一个人的人品,因为我们可以上帝视角,但我们终不是上帝,管中窥豹难免偏颇。
很多小说、电影、电视剧的主角都是带着光环的人物,人品设定自然是好的,那我们就说说琅琊榜的江左梅郎梅长苏。
1
十二年前血雨腥风的战场,无数惨死的兄弟,父亲临死前声声的嘱托每一日都历历在目,留下洗不清的冤屈,和一俱残破的身躯。
经历这样的变故,人一般会变成几种面目。
要么自暴自弃,早死早脱身。
要么愤世怨恨,只想着一泄私愤而不管不顾。
第三种就是梅长苏这种,咬牙把恨埋在心底,深思熟虑,要复仇、要平反、要让血债血偿。
仇恨往往会让人失了心性,迷了眼睛,我只能一声叹息,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到了那个境地,真的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
但我知道做到不牵怒,还保留心底的情义很难,也很苦,要驾驭内心奔腾的愤怒、怨恨需要上百倍上千倍的心力,还是会为伤害他们的单纯与信任而愧疚,也难怪梅长苏总是心力憔悴了。
对宁国候谢玉的儿子萧景睿,梅长苏最早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有意接近他的,但一路相处下来,梅长苏只有为他担忧,一句“何止是可惜了”道出了深深的情义。
“飞流,我对不起景琰,我曾经对他说,谋士有我一个就足够了,但实际上,我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谋士。”
“如果这次我失败了,那么景琰的未来也会随之结束。他在我的推动下走上夺嫡之路,我却因为自己无法放弃的原则,没有让他去做绝对正确的事,这是我亏欠他的地方。”
对景琰有着不能说,不敢说,不忍说的情义,只能说给飞流听。
2
萧景琰做过皇子,不知变通,不愿为达目的利用人心,梅长苏做为一个谋士,为了冤案平反,为了大梁的平定,诡计暗行,谋划人心,他们的人品有高下之分吗?
记得三国有一段故事是这样的:
关羽死后,刘备必须为其复仇而发兵,而诸葛却极力反对劝阻,刘备标榜仁义,不为二弟复仇就不能成其仁义,所以刘备所为即为正直;诸葛武侯以匡扶汉室,助刘备一统天下为宗旨,所以劝阻出兵也为正直。
身份、立场不同,忠的对象自然也不同,谢玉忠于他的权势地位,般弱忠于誉王,情之所系,梅长苏只忠于他的赤焰军、他的兄弟情、他的故园百姓。
夺嫡之中,太子与誉王你来我往,梅长苏在后面推波助澜,互相利用,不过是权利之争,大抵还是会有个考量,虽无法避免,但尽可能少伤及无辜。
是非黑白很难说清,关键是要明白事理。萧景睿做到了,始终初心不改,温润如玉。
3
梅长苏能在幕后操控,六部换主,扶持靖王上位,满腹诡计,算无遗策,看似怎么也套不上善良和表再如一。
“无论曾经是怎样一个天真无邪的朋友,从地狱归来的人都会变成恶鬼,不仅他认不出来,连我自己,都已经认不出我自己了。”
一个人真正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在做什么,也从不讳人言,就算得是表里如一了。
谢玉一心想得不过是权势地位,但却不敢承认,会用各种党皇的理由加以掩饰。
梅长苏对谢玉说,“就是因为我比你聪明,所以你会怎么反应,怎么动作,计划什么,谋策什么,我都看得破。而反过来,我在想什么,我会怎么做,我到底如何筹谋,你却是半点也看不透。”
谢玉以为梅长苏与他所谋的一样,以已度人,自然永远看不透。
梅长苏的善良带着锐利的锋芒,所谓“慈不掌兵,义不养财”,更何况在这大局纷乱之中要平反冤屈。
平反不久,梅长苏服下冰续丹换得三月寿命,重披战甲奔赴沙场,以监军身份随军征战大渝。
在他的筹谋之下,3个月内大渝再遭开文17年的惨败——10万铁骑叩关,归者不足4万人,此战之后大渝上表纳币请和,大梁的北境得回长久的太平。
他的善又是人世间最大的善。
4
这浅浅的几点也很难讲清人品是什么,但大概能明白,人品好坏是很难讲清楚的,不可因一事,也不可因一时而下定言。
"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奇迹男孩》里的一句话。
这世上还没有一个人被所有人喜欢,什么样是人品好,每个人都个一套标准,而又得不到人人认同。
虽然我们无法给出答案,但可以努力活出自己无愧于心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