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统概述
由于各项目需求和背景的差异性,此处主要根据项目自身系统功能,背景及意义进行描述。
1.1设计思路
各项目需求和背景的差异性,此处可根据项目本身调整,
示例如下:
充分调研、紧贴需求。对项目所涉及到的产品、专业需求进行调研,结合新技术进行设计,满足项目需要,在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充分结合实际项目特点,确保用户友好性体验。人机交互作业动作如交接物品、相互用语、业务系统界面填写等均源自于真实世界,方便人员快速上手,提升人员的仿真体验感,确保所交付的产品完全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2.优先选用成熟技术,确保产品实用性、稳定性满足要求。分析项目产品功能、性能及进度要求的情况下,对以往同类项目的成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在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中优先选用同类技术,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产品的实用性、稳定性满足用户要求;
3.加强过程监督,确保产品的标准性。在项目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交付和售后服务的全流程中严格遵循标准和相关工业标准,为落实公司相关质量管理要求,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举一反三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所交付产品的质量满足用户要求;
4.充分理解项目需求,保证项目的可执行性。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理解项目的需求,查阅相关的项目经验,了解项目相关的组织管理特点,确保项目满足管理的要求。
5.科学进度安排,确保交付进度。按照项目产品的工作量和交付进度要求,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方案、工作量、技术难点等进行科学分析,按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组建研发团队,对各个岗位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制定详细科学的项目进度计划,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项目的研发交付周期满足要求;
6.纳入公司售后服务体系,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保证该项目的可扩展性。在产品交付用户后,将项目纳入公司售后部门的售后服务体系便于后期升级与新任务的扩展,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任何问题,保证用户能够快速联系到公司服务人员,及时对问题现象进行分析确定,实时高效的完成售后服务工作;
7.纳入公司保密管理体系,做好安全保密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培训,确保项目研发、交付及售后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失泄密隐患。
1.2通用架构设计
根据技术要求,同时结合用户方专业教学的任务特点,同时兼顾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综合实践等不同功能需求,系统软件采用目前参数化、模块化的架构设计模式,有效避免传统面向多用户的软件系统部署困难、维护管理复杂、交互方式不灵活等实际问题。
该软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采用基于业务应用需求的模块化设计,以满足系统研制的总体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同时,也便于后续用户对内容的管理更新和系统的维护升级等;通过对系统建设需求的分析,构建了从底层基础平台到上层应用的一体化架构方案。
用户层:面向操作人员的前端用户设计,包括教员和学员两类用户身份。
功能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系统基本功能。
工具层:该部分展示、计算、分析及接口工具主要为上层功能层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提供通用的公共支撑工具。
数据层:该层以数据库的形式运行在系统后端,为系统仿真运行提供各类教学资源、仿真分析及实践成果数据、综合实践方案数据和系统运行日志信息,能够支持系统配置管理工具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管理和统计分析,能够支持对学员的训练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查询,能够支持系统运行异常情况下的故障定位分析与排除,能够支持数据库全部或部分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操作等。
平台层:该层是支持仿真操作软件系统运行的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是图形工作站(由用户提供),软件环境主要是操作系统、支撑环境和数据库工具。
1.3技术要求
各项目需求和背景的差异性,此处主要描述项目各项指标要求。
1.4总体设计方案
各项目需求和背景的差异性,此处主要描述系统框架、功能组成和主要技术实现路线:
1.5[详细设计方案
各项目需求和背景的差异性,此处主要对系统各个模块功能组成和详细实现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模块一
功能介绍
实现方案
内外部接口
性能响应
模块二
功能介绍
实现方案
内外部接口
性能响应
……
1.6项目进度计划安排
示例如下:
1.7项目测试
主要描述测试工作安排,从人员、测试方法、测试工具、问题严重性识别等方面描述。
1.8交付验收
项目产品研制完成并经过充分的测试验收后,提交进行验收。验收过程由用户组织和系统操作,逐条验证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的达到情况,验收完成后,由用户方出具验收通过意见。
具体验收内容包括:
1) 数量检查。对项目交付的各硬软件部分以及技术资料的配套数量进行查验,确保满足要求;
2) 产品外观检查。对项目交付产品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干净、整洁,无锈蚀、无多余物;
3) 现场演示。进行现场演示,对各个功能、性能指标进行检查,确保满足项目要求;
4) 会议评审。对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会议评审,听取各个专家的意见建议,确定项目是否通过验收;
5) 产品交接。对通过验收的项目,双方签订产品交接纪要,将项目产品正式交付给用户方。
2.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将规定实施质量保证的责任、权限,以及在设计、研制、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有计划的综合措施。
《质量保证大纲》的制订与贯彻实施
在本项目研制之前,将制订《质量保证大纲》。
《质量保证大纲》的制订与实施将作为本项目生命周期内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研制过程中应按《质量保证大纲》的内容和控制方法开展质量保证活动。
《质量保证大纲》对系统研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应做出如下规定:
确定《质量保证大纲》的各项要求,提出质量控制方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故障提出预防措施、检查方法和纠正措施,保证阶段转移工作顺利进行;
保证设计能达到要求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和其它质量特性要求,保证设计文件对上述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保证在研制、生产各阶段实现上述要求;
项目中要求的检查、分析、评审和考核作出安排,以提供《质量保证大纲》有效执行的客观证据。
建立质量保证组织
为在本项目研制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确保项目的质量,在项目中建立由行政指挥线、技术指挥线、质量以及标准化有关人员组成的质量保证组织,全面负责系统研制的质量保证,并指导各模块的质量管理工作,检查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
软件研制过程的质量控制
按照标准的相关要求来实施对系统研制过程的质量控制。
技术资料质量保证
按照标准进行项目质量信息管理,发现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促进产品的可靠性增长。
本系统的软件文档执行有关标准的要求。根据公司工程化文档审查、签署的管理办法,建立技术文件审签制度。通过这些措施,确保提供的技术资料的质量。
3.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设计
7.1可靠性设计
依据标准对系统编制相应的可靠性大纲,作为研制阶段可靠性设计、监控、试验和评价的依据。严格执行技术归零制度,对相关质量问题的解决要全过程记录在案,确保质量受控。
7.1.1 建立可靠性指标
为了提升项目的可靠性,要求该系统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a) 冗余设计。针对适应多种运行环境、网络传输异常等进行冗余设计;
b) 容错设计。针对关键进程故障、内存磁盘不足等的容错设计;
c) 故障恢复设计。数据库备份/恢复、运行日志、进程自恢复等错误恢复设计;
d) 余量设计。数据结构、服务性能及数据存储空间等的余量设计。
7.1.2冗余设计
为保证系统能够适应多种环境,系统采取了环境适应冗余设计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环境的差异,尽量采用多环境兼容的方式进行设计,对于不能采用兼容方式解决的问题,采用冗余设计方法,对环境判断和特殊处理,确保系统适应用户要求的各个环境。
7.1.3软件容错设计
容错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使软件内潜在的差错对可靠性的影响缩小控制到最低程度,在过程上可分为错误分析、破坏程度断定、错误恢复、错误处理四个阶段,项目采用具有容错能力的体系结构,当出现失效情况时,软件能够自动或手动恢复功能、或者控制失效引起的影响。
针对以上的容错性要求,本系统将主要的几个功能模块实现为单独的段进行安装运行,个别前端程序的出错不会影响其它前端程序的正常使用,只是整个系统的功能被削弱;对于前端程序与后台程序之间的接口程序,则是对完成各业务逻辑的接口分开实现,不同接口的逻辑实现故障互不影响;对于后台的实时服务程序,在结构设计时就留下采集数据的接口,并开发使用了监测服务状态的应用程序。
7.1.4故障恢复设计
虽然采用了以上诸多冗余、避错、容错等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措施,使得系统可以非常健壮,但这仍然不可能完全避免软件在某些恶劣情况下出现错误的情况。因此我们还设计采用了一系列错误恢复机制,具体包括:
a) 程序日志:无论是后台程序,还是前端应用程序,都对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操作和异常情况记录程序日志。在错误处理时,这些日志有助于软件维护人员迅速定位、解决问题,恢复软件功能;
b) 事务提交:访问数据资源的程序在设计实现时就引入事务和回滚的机制,保证在处理过程出错时,错误的数据不会被提交到后台的数据资源中。
7.1.5余量设计
系统在设计实现时对资源、时间等均留了余量,具备包括:
a) 资源余量:后台程序在设计时预留了足够的存储空间,足够应对日常工作需要,再结合备份恢复工具,可以维护系统长期运行的后台存储要求;
b) 时间余量:针对软件的性能要求,分析相应功能点的业务流程,将处理时间、访问负载分摊到组成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在设计时为每个模块分配的处理时间之间小于总的性能指标要求;
c) 接口设计:在程序的内部、外部接口设计时,函数接口、数据结构也普遍采用了预留保留参数、预留保留字段的方式,保证接口也有一定余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应对变动。
7.2维修性设计
按照标准进行系统的可维修性设计。确保实现设备的高可维修性要求。系统采用模块化、组合化设计,便于更新;系统布局合理,具备良好的人机界面,留有足够的容错性。
项目是一个人机交互频繁的硬软件一体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接收非法输入,若不经正确的处理,有可能造成系统的故障。因此软件部分不仅要避错、纠错,还需防错。对此,我们也采取了相应针对性措施,包括:
a)程序异常处理:对所有可能引起系统异常行为(如程序异常、内存溢出、数据库访问异常等)的软件模块,均需设置异常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b)外部接口数据:对于存在相应数据格式或标准的接口,严格按照接口数据格式对输入、输出数据实施检查,使数据符合要求,防止错误数据导致程序缺陷的扩散;
c)人机界面输入:对用户输入实施严格检查,包括参数输入类型、有效范围、操作的逻辑顺序等,防止错误输入引起软件异常。
7.3保障性设计
软件避错是在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减少潜在的软件错误,提高软件保障性。针对项目的设计开发,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
a) 明确软件需求
理清软件需求是保证软件避错的前提步骤。通过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与用户代表密切进行需求交互,完成软件需求的分析工作,明确并细化与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关系。使项目需求完整、清晰、无二义性,并且是可测试的。
b) 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方法
c) 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方法有助于减少软件错误、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软件可靠性。从而尽可能的提高开发效率和减少软件问题。
d) 软件可靠性分配
软件可靠性分配是将需求分析中形成的可靠性指标分配到各个软件部件,是软件可靠性工程设计的基础。设计项目时,综合重要度、运行时间和复杂度等各项因素,将软件可靠性指标分配到各功能模块。
e) 重用已有设计和产品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重用成熟的组织或第三方的设计模式、软件产品,是提高软件生产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尤其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获得广泛应用后,软件重用逐渐成为可靠软件设计的重要方法。
f) 规范化设计
在项目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遵从规范化的设计策略,包括:
1) 遵守 Windows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指南;
2) 将可靠性要求写进规范中;
3) 使用技术成熟、结构良好的体系结构;
4) 使用统一的分析、设计、开发工具;
5) 遵从统一的编码规范;
6) 使用内置应用程序运行性能状况检查;
7) 使用一致的错误处理机制。
g) 加强异常处理
项目是一个人机界面交互频繁的硬软件一体的系统,尤其需要软件各功能模块具备对异常输入,包括开发人员的程序缺陷、终端用户的非预期输入的异常处理能力。在设计时,我们采用功能单元的边界数据处理、人机界面的用户输入有效性检查、用户操作错误屏蔽、代码错误检测与处理机制设计、数据访问异常处理等方式。
7.4安全性设计
严格执行标准及有关标准;进行安全性分析或安全性检验,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危险;凡与安装、操作安全相关之处,在技术文件中标明并提出注意事项。
项目安全性设计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a) 充分考虑专业验证人员与技术维护人员对软件的资源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用户设计不同的权限与角色,在满足验证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身份人员的安全使用,并建立有效的授权管理机制与管理规范。
b) 项目研制和使用部门分别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理计划,设立安全管理组织或安全负责人,负责保障、监督、改进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
c) 项目对用户培训也包含安全性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项目安全使用要求、软件整体使用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安全问题处理程序、系统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
d) 项目随软件交付的文件中具有操作安全要求、维护安全要求细则,确保叙述全面、准确、清楚,可操作性强。
4.保密要求
保密安全
(1)保密管理
项目研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和公司保密制度,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软硬件产品的研发与调试,对参与项目的人力、计算机、调试设备按要求进行保密审查/检查。
在用户组织的试验中,严格按照用户单位保密要求,选派符合保密要求的人员参加并按要求实施工作;在项目涉密资料或设备传递过程中,指定专人负责,并安排陪同人员,确保保密安全。
项目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和采购的通用硬件产品,均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采购,确保产品的质量、规格、外观和安全防护等级满足国家和行业质量技术标准。
交付用户的硬软件产品均符合国家和军队的安全技术标准,确保不因产品原因出现失泄密事件,若因此造成失泄密,愿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技术实现
涉密软件需采取一定的用户登录控制措施,阻止未授权人员查看、复制、导出涉密信息;系统内部的信息流转需采取一定的加密传输措施,避免名文信息泄露;核心涉密信息存储,也应采取一定的加密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5.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
技术培训
在本项目的建设期间和后期维护中将充分调动资源,为本项目提供本地化支持和快速响应服务,定制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方案,使用户能够得到良好和及时的售后服务保障,保证所有系统安全、稳定、畅通地运行。
在用户现场验收前,拟开展培训。制定完整的系统培训计划,对需求方操作、维护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内容包括:维护、操作培训、开发培训、故障排除等,明确系统各模块使用等方面的详细内容,制定系统详细培训计划;
派出维修经验丰富的培训人员,对用户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使能达到熟练操作并了解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正确使用该产品系统及设备,排除一般故障的水平;
在系统联试、验收阶段,派技术工程师全程跟踪并提供技术支持。
质保承诺
系统软件产品将提供免费版本升级服务和免费技术支持,并对因此引起的产品的故障进行维护。质保期内,如果系统发生故障,将会及时负责维护,解决问题,如果发生系统与用户系统内其他软件兼容问题,将予以解决。
相关硬件产品在系统验收交付后,将提供相应的质保期。质保期内如果发生故障,将负责故障的维修或者更换部件,尽可能的满足使用需求。
在设备保修期内,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将提供免费的现场维护服务。
质保服务
售后服务工程师在接到用户要求时,即时向用户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对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为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1) 对运行维护的现场技术支持和服务
系统质保期内,技术支持工程师每季度定期到用户现场对系统进行现场维护,对整个系统进行检测,对系统存在的潜在安全或故障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故障响应及排除
将提供全天候故障报修服务。在接到报修电话后,立即给予电话回复。
3) 例行巡检
对于系统不正常现象和故障,将充分发挥和利用在以往项目中所积累的经验,采取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做出准确分析和判断,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质保期内,通过定期例行巡检,对用户的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优化,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对潜在的故障点进行分析诊断,达到预防目的。
4) 系统更新升级
质保期内,如果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版本升级,工程师在现场协助相应供应商进行升级后,升级后对开发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在新环境下运行稳定。
14.4 技术支持
14.4.1总则
规定,在接到用户服务请求时,立即制定此次技术服务计划与安排,并在技术服务响应时间内到达用户现场,进行相应的技术服务。
规定,技术服务人员在接到用户服务请求赶赴现场,携带维修产品,以便到达现场后,立即投入工作,并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恢复系统运行。
技术服务人员到达现场后,设备出现故障(其它设备或是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带来的问题),的技术服务人员帮助或协助用户查找问题,并尽量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在合同货物质量保证期内我们将免费提供维修服务,包括免费调整或更换有故障的零件、组件,并负责安装更换的零件、组件和相应软件升级。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无论用户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均定期巡查用户,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用户的要求,将潜在的问题提前解决。
提供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包括电话支持、现场服务、设备维修与更换、网络系统故障报告和预防、软件缺陷的修复、软件版本升级与增强、后期技术培训、技术后援支持、备品与备件等内容。
其中电话支持、现场服务、设备维修与更换、备品与备件几项服务之间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在用户的系统出现问题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服务手段才能最终获得解决。以下是各种服务内容的介绍以及提供以上服务的流程。
14.4.2电话支持
设立电话服务。接到电话后立即进行企业内部的协调,尽可能迅速的解决故障。本项目用户单位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电话获得帮助服务,包括疑难解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系统故障隔离,提交系统故障报告,直至解决系统故障等。除设立电话外,还将设立传真,电子邮件信箱等,以便在非工作时间内的沟通与联系。
为保证客户的技术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及时得到电话技术支持,我们规定电话支持的工作时间与用户的作息时间相同。在其它时间段,用户可以通过传真,电子邮件信箱等,及时得到我们的支持。
程序如下:
a) 人员将把每次电话内容认真记录,对于不能马上提供帮助和服务的问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指定工程师负责解决;
b) 被指定的工程师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电话支持的同时,需要填写《电话支持记录单》的指定内容;
c) 电话支持完成后,不管是否解决问题,工程师都要把《电话支持记录单》交回工程服务中心经负责人签字后备案;
d) 对于未能解决问题的情况,需要由工程服务中心负责指定专人进行现场服务。
工程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整理与维护,并负责对其进行统计归类,定期向客户的项目经理提交工作报告。对于需要客户项目经理及时了解的事情及时进行汇报。
技术故障等级程度:
一级(紧急的)-运行状态危急,需立即解决。
二级(严重的)-机器仍在运行但功能被严重削弱,也需立即解决。
三级(限制性的)-机器的运转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削弱,需尽快加以解决。
四级(轻微的)-机器的操作可预防其发生。该类问题如指示器的轻微故障,用户的操作并没有受到影响,应在定期内进行预防维护或在用户可以接受的时间内安排人员到现场维护。
14.4.3服务内容
为本项目提供从项目启动至项目终验的现场技术支持服务。当用户系统发生故障,现场服务人员直接支持排除故障,如问题比较复杂,可将故障升级,向公司支持中心寻求远程技术援助或技术专家到现场。
程序如下:
a) 现场管理人员填写《现场服务工作单》中的指定内容后,一式两份交给现场服务人员;
b) 现场服务人员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现场服务的同时,需要填写《现场服务工作单》的指定内容,并经用户单位负责人员签署意见,双方各保存一份;
c) 现场服务完成后,不管是否解决问题,现场服务人员都要把《现场服务工作单》交回公司经负责人签字后备案。
对于未能解决问题的情况,需要由工程服务中心负责指定专人进行现场服务。
现场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统一由公司服务中心负责人调配。
14.4.4设备维修与更换
当用户系统发生故障,经电话支持人员、现场服务人员或用户单位的技术人员确认为硬件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需要进行设备维修与更换。
设备维修与更换的过程一般如下:
a) 由公司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填写《设备更换记录单》与《现场服务工作单》的指定内容后,一式两份交给现场服务人员;
b) 现场服务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参见技术支持与服务时间),用随身携带的备用设备,或用户单位所在地的备份设备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设备更换记录单》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设备详细的软硬件配置、序列号等;
c) 用户单位负责人员在《设备更换记录单》与《现场服务工作单》上签署意见,双方各保存一份;
d) 现场服务人员把替换下来的故障设备交给工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设备更换记录单》与《现场服务工作单》交给工程服务中心经负责人签字后备案;
e) 工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填写《设备维修单》的指定内容后,连同故障设交给设备维修人员;
f) 设备维修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参见技术支持与服务时间),维修好故障设备,填写《设备维修单》的指定内容后,交给工程服务中心经负责人签字后备案;
g) 工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再次填写《设备更换记录单》与《现场服务工作单》的指定内容后,连同维修好的设备,一式两份交给现场服务人员;
h) 现场服务人员用维修好的设备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把备用设备和备份设备放回原来所在位置;
i) 用户单位负责人员在《设备更换记录单》与《现场服务工作单》上签署意见,双方各保存一份;
j) 现场服务结束后,《设备更换记录单》与《现场服务工作单》交回工程服务中心经负责人签字后备案。
14.4.6软件安装调试及升级
系统安装交付之日起,将提供版本免费升级服务及免费技术支持,质保期内,若系统发生故障将派出具备多年开发经验、能力强的技术人员负责维护,并予以解决。
提供所有调试及试运行所需的工具、材料、仪器及技术人员清单。
如厂商发布了可升级软件,在巡检过程中向用户提交《软件操作系统版本更新推荐报告》。如用户需要升级,则为用户升级软件版本。
14.4.7重要会议保障
在特殊时段(重大会议),以及产品安装、系统变更和迁移、系统升级等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14.4.8技术支持与交流
提供包括下列内容的技术支持服务。
a) 技术交流
根据用户关心的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专题交流。
b) 系统监控和优化
由专业人员对用户系统进行监控分析,提交《系统监控报告》。并根据环境、技术的变化向用户提交《分析评估报告和建议》。完成改进工作后,提交《系统优化服务报告》。
c) 测试与实验
可为用户提供系统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服务。
d) 技术文档
在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公司项目管理部门要求、遵循有关标准和规范向用户提供完备的技术文档,以满足系统安装、管理及运行维护的需要。
e) 技术咨询
协助用户解决实施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或建议。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
最后,根据系统实际运行状况,结合用户对今后系统发展的规划和需求,长期提供有关系统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升级、IT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免费咨询服务。
6.培训管理
人员的培训
培训是使用户操作﹑维修﹑管理人员深入了解掌握项目全部技术环节,用好管好设备的关键阶段,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计划安排技术培训,即系统设计培训和现场培训。
示例如下:
上述培训与训练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完成:授课、操作训练。
a) 授课培训。通过授课方式,为各个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训练;
b) 操作训练。在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a) 制定完整的培训保障方案,从制度、人员、计划、资源等全方面充分保障;制定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
b) 在方案设计、产品研制阶段,及时确定人员训练的要求,与使用方一起,提前准备培训资料、场地等条件,确保训练工作按期顺利完成;
c) 在系统集成联试、验收阶段,派技术工程师全程跟踪并提供训练支持;
d) 全部训练计划、训练方案均经过使用方同意,使之满足人员训练的要求;
e) 在使用、维修保障阶段,定期派遣技术工程师赴用户方现场进行设备使用培训、维修保障培训。
7.知识产权保护
严格遵守合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约定,对明确为甲方所有的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不得转售或应用于其他项目,未明确知识产权内容,转售或应用于其他项目需向甲方通报,根据协商结果操作。
项目所有硬软件产品均为市场合法采购的通用硬件产品和公司自主研发的专用模训软件产品,不存在侵权纠纷,能够确保用户在使用所投产品或其任何一部分时,不会受到第三方侵权指控,若出现侵权事件,愿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同时,保证不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招标人提供的各类技术文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