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晏殊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江南大旱,朝廷派重臣张知白安抚江南。

张知白巡抚期间,得知在临川有一位天才少年,遂请人将这位少年召来。一番面谈之后,张知白察觉这位少年果非凡俗之物,于是便向朝廷举荐了少年。

第二年,这位少年以优异的成绩一路杀进了当年的殿试。最终,于千余人中脱颖而出,真宗特赐其“同进士”出身。

这位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就此开启了他乘风破浪的传奇一生。

这位少年就是晏殊。十四岁殿试一举成名,而后官至宰相。性格直率,雅好诗词,一本《珠玉词》,一生宦海沉浮。

一、

叶嘉莹先生说,晏殊的词,体现的是一种“圆融的观照”。“珠圆玉润”,正是其《珠玉词》名称的由来。而晏殊其人则不然,晏殊为人为官刚正直率,口无虚言。也正是他这样的性格,使得真宗对其青睐有加,频频提拔。

晏殊殿试受封几日之后,前来参加新科进士额外的诗赋考试。

而晏殊拿了试卷之后,竟然一字未写,交了白卷,这是为何呢?

众目睽睽下,晏殊坦然上前,向真宗直言这卷子上的题目自己曾经做过,请真宗换题再考。真宗感其正直敢言,试后,擢其为秘书省正字。

晏殊这样的性格成功地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力,于是皇帝就偷偷往晏殊身边儿派了个人,不为别的,就为了干嘛呢?观察晏殊的起居,看看他每天都在干嘛。

北宋初年,正是富裕太平的好日子。百姓安居乐业,百官也乐得悠游自在,每日宴饮作乐,实在是神仙般的日子。

可晏殊,人如其名,就是这般的不同。

晏殊整日闭门不出,不聚众饮酒,不外出周游,俨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典范。

这可把皇帝感动坏了。于是,真宗就把晏殊叫了来,准备好好地奖励奖励他。然而,晏殊却再一次语出惊人,直言不讳。

晏殊直言,自己不外出宴游作乐,原因无它,实在是因为自己穷啊。

真宗闻言,再次震惊于晏殊的正直与真诚。此事后不久,便再次提拔了晏殊。

二、

晏殊在为官之路的伊始,可谓是十分顺畅的。

公务之余,填词作赋,便成了晏殊最大的爱好。

同历史上众多词人一样,晏殊的词中,也充斥着大量的闲愁。而不同于李后主完完全全感性的描写,晏殊的词中,时常体现着一种理性的观照。这大概也是他身居宰相之位多年所养成的职业素养,又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职业素质。

晏殊的名作《浣溪沙》便是很好的例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读来,迎面便是一层淡淡的愁绪。似在感叹光阴流逝,岁月不再。而虽是闲愁,却并不显局促狭隘。更有一种雅致,与旷远的意境。与此同时,体现着一种圆融的理性。今日的夕阳落下便不会再回来,繁花的凋零亦令人无可奈何,而空中归来的燕子,却是似曾相识。宇宙万物,生灭虽是变幻无常,却也是生生不息,循环不休。

又如其著名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浅淡的愁绪之中,是旷远的意境,开阔的气象,以及进取的内在精神。

三、

晏殊词中,另一非同寻常之处,在于其对富贵气象的诠释。

晏殊以为,对于富贵气象,那些真金白银的露骨描写,是万万使不得的。一代名相寇准有诗句言“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意思是说自己年纪大了,觉得腰间的金印实在是沉,而累了的时候呢,睡在玉枕上,总觉得枕头太凉了。这实在是赤裸裸的炫富啊。

而晏殊对此却十分看不上。晏殊讲究的,是“富贵气象”。以非凡的景致意境传达富贵之象,写常人难见之景,摹常人难感之境,这才是真正的富贵气象。这既是对美的追求,也同样是对精神层次的追求。

比方说这首《浣溪沙》,全词并无露骨的描写,却隐约透着一股雅致的富贵气象。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四、

晏殊在为官初期着实是顺风顺水,真宗甚至两次破格,将尚在守孝期的晏殊留在身边任职。在仁宗继位初年,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晏殊更是一路平步青云,当上了一朝宰相。

可人在宦海中,多的是身不由己,哪可能一直顺风顺水呢?

晏殊得到重用是因其直言不讳,而其第一次被贬官外放,也正是因为他的刚毅直言。

仁宗年间,刘太后欲重用张耆(张耆曾在刘太后落魄时期于太后有接济之恩)。而晏殊深知张耆其人论才论德皆难当此大任,遂直言进谏。这一番论断却触怒了太后,太后遂将其贬官外放。

太后垂帘听政数年,欲效仿武则天登上皇位,便向晏殊询问意见。

晏殊则在太后面前从容地背起了《周官》,意即告诫太后此事不可为,国不可无礼制。

太后遂将晏殊再次贬官。

后来仁宗掌握实权后,晏殊又遭有心人弹劾,再度被贬官外放。晏殊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九月罢相,辗转多地,旅居天涯数年。这次贬官外放期间,晏殊有一首词作在此处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这首《山亭柳》,这是一首写给歌女的词。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苏缨在《最美宋词》一书中言这首词是《珠玉词》中的激愤变调。叶嘉莹先生在讲到这首词的时候说,这是晏殊在贬谪期间,偶遇一身世与自己相近的歌女,遂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这首词上半阙极言歌女年轻时受人推崇追捧的场景,下阙写到随着年纪渐长,竟已寥落到无人可以倾听心事的地步了。结尾处的“若得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则强烈地体现了渴望被人理解,被人赏识的心情。晏殊借歌女之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

五、

晏殊辗转外地数年后,身患重病,仁宗这才恩准晏殊返京治病。

病愈后,晏殊申请外放,企图离开政治漩涡的中心。然而仁宗却不准,非要将晏殊留在身边,每五日召见一次。

晏殊返京后的第二年,再次病重,不久后,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仁宗悲痛万分,为此罢朝两日,以示哀悼。

六、

人们常称晏殊为“太平宰相”。确实如此,晏殊生逢盛世,似乎无需大有作为,便可安然一生,尽好宰相一职。

甚至在词作上也是如此。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而晏殊生逢盛世,其作品中难免少了一些痛苦的思考和厚重的精神情怀,未免显得有些单薄。

然而皆非如此。

在官场上,晏殊尽职尽责,刚正不阿,敢做敢言,唯贤是举。而对于词作,殊不知此等雅致的富贵气象,则正是《珠玉词》的迷人之处和风格所在。

此等气象非晏殊所不能描绘,而晏殊则在这种气象中,乘风破浪大半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这些千古绝唱。

【故事优选】征文||你比乘风破浪的姐姐更出彩

文字来源:不胜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王大玊

你可能感兴趣的:(乘风破浪的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