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红楼梦只讲了家长里短?

昨日,一位读书会的小伙伴说:《红楼梦》我从来没有完整地看完过,都是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不象《三国》、《水浒》,说的都是大事儿。

这位小伙伴是位男士。我相信爱读《红楼梦》的女性读者的数量要远远超过男性读者。这其中的原因,我私自揣度,和宝玉这位主人公有很大关系。不仅宝玉是主人公,连作者都被认为就是宝玉的原型,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本书。

宝玉不仅在容貌上长得如同女孩一般清秀,情感也像女孩一样细腻敏感,甚至像黛玉一样伤春悲秋,由内而外,他都是一个比较女性化的人物。加上他对男性的贬抑,认为连同自己在内,都是“须眉浊物”,也可能使部分男性读者很难认同。

除此以外,《红楼梦》是不是都写了家长里短呢?其实完全不是的。小伙伴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如他所坦言的“从来没有完整地看完过”。

说实话,我喜欢《红楼梦》,其实和几位青春主角关系不大。我承认,他们的戏份,都是风花雪月,到了宝林两个人身上,甚至有些无病呻吟。

在我眼里,《红楼梦》真正好看的,是贾雨村金陵府断案,王熙凤铁槛寺弄权,尤二姐被骗进贾府,石呆子遭灾为古扇,元妃失势太监“借”钱,寅支卯粮豪门典当,这些都不是家长里短。

更不要说荣府合宅上下三四百丁,不同等级,不同远近的人皆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语言,仔细看去,竟没有一个是雷同的,没有一个是呆板的,皆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整个一部《红楼梦》简直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虽说它是以上层人物为主要描摹对象,但那些低阶层的小人物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在每一个人物身上,都能况味人生,都能折射世态。

我觉得它写尽了人性的善与恶,人间的悲与欢。真实地展现了荣华富贵,也悲凉地揭示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人们或许认为贾家的衰败乃是后世子孙穷奢极欲,一代不如一代,书中也不惜笔墨,列举赦、珍、蓉、链劣迹斑斑。但细思之,难道先祖创业,子孙败家不也是人间规律?

首先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人口必然境多,导致“僧”多“粥”少。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

其次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

再加上“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也就是子孙无能。

自古以来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儿孙们久居安逸,不思进取。家业再大,焉能不败?时间早晚而已。

所以一切都是规律使然。《红楼梦》是在揭示世间的规律。很多评论都说此书巨大意义在于它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我不否认,虽然曹公根本不知道啥叫“封建”。个人认为他所揭示的世象规律超越社会形态,阐述的是普世价值观。只是,这个价值观是不是被主流认可,又是另一回事。

总之《红楼梦》远不限于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更不是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之作,其丰富内涵值得细细体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笔记之——红楼梦只讲了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