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逐渐消失的上海老街—闵行邵楼老街

        被列入44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邵楼老街,起步较晚,借着世博会和城市扩展的契机,对老街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于二零一零年正式对外开放,这条养在深闺不为人知的老街,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热闹繁荣的景象不亚于七宝老街、朱家角古镇。

闵行邵楼老街的老姚家浜河道

        邵楼老街位于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沈杜公路南侧,修葺一新的老街似乎失去了老街的味道,但邵楼老街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它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地。邵家楼的得名,是因为明工部右侍朗谈伦之子谈田在此建造了一座钟楼,为不耽误农耕,晨起鸣钟,号召父老乡亲勤奋耕田种粮,因此得名。

闵行邵楼老街的资训桥一景

        一条姚家滨市河将邵楼老街分为南街和北街,北街即平西街和兴东街为原仿新建,即原屋翻新,而南街即仁善街则是完全新建,老街的唯一一座古桥报恩桥横跨姚家滨市河,直通保南街,形成了一个“干”字形的街道。

闵行邵楼老街礼耕堂里的阅览室,这里原来作为戏台的乐队演奏的地方,左边的大礼堂就是现在的百姓讲堂

        邵楼老街历史悠长,起源于元,历经明、清,世居奚、谈、沈三姓,街西的谈家牌楼,即谈氏故居朋寿园故址,而街东南则有奚家的祖宅,不要以为邵楼是一条看上去很新的新街,其实,邵楼老街的古迹还真的不少,除了上述的遗址外,还有在平西街的礼耕堂、资讯堂遗址、广智学堂故址、道南桥遗址、叶宅等等,这些足以说明邵楼老街的历史悠久。

闵行邵楼老街资讯堂遗址

        礼园,是一个江南园林式的花园,里面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假山、鹤湖、长廊亭舫、鹤轩水榭、古木奇花、槛联书法,一应俱全。礼园里还有四个馆,秦裕伯纪念馆、叶宗行纪念馆、顾振烈士纪念馆和秦怡艺术馆,小小的一个礼园,集中了这么多的纪念馆,可见邵楼老街的历史文化的沉淀。进礼园游玩,需买门票,每位二十元,不过礼园每个月会免票开放一天,即每个月的头一个整星期后的周二,是免费开放日。

闵行邵楼老街的叶宅

        秦裕伯,元末明初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上海豫园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老爷,就是秦裕伯,他是松江府上海县人,秦裕伯在故乡病故后,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封其为城隍老爷,秦裕伯也是秦观(秦少游)的八世孙,而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据说是秦裕伯的三十六世孙,这样看来,秦家名人辈出啊!而秦怡,是中国唯一活着时就拥有艺术馆的人了,每年,秦怡都要到礼园来祭拜先祖。

闵行邵楼老街的广智学堂故址

        位于平西街的礼耕堂,也有着二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礼耕堂最初的作用是戏台,现在礼耕堂百姓讲堂旁边的一个阅览室,就是当年戏台的乐鼓队演奏的地方。礼耕堂在土改文革期间挪作他用,经改造后变成了仓库,现在还留有当年拆除戏台后留下的雕刻精良的房屋横梁。如今礼耕堂变成了百姓讲堂。

闵行邵楼老街的奚世俞住宅

        邵楼老街,对于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每个月都要去好几次,主要是去购物,也经常与朋友择一靠窗临河的菜馆,点几样特色小菜,边吃边聊边观风景。邵楼老街现在成了市区阿姨大爷的购物天堂了,不管是工作日、休息日还是节假日,都会有成群结队的大爷大娘来此购物,这里南北干货、宁波咸货、三林肉皮、咸猪蹄、本地农民自种农产品、各种糕点、葱油饼、草头饼、臭豆腐、油墩子、下沙正宗的烧麦等等,一样都不少,如果你钟情沪菜,那么邵楼老街的老八样可以满足你的口福,据说上过电视的青桔一碗面的味道是相当的不错,可惜它是牛肉面,我是不吃牛肉的。

闵行邵楼老街的道南桥遗址

        逛街逛累了,择一菜馆里面坐坐,聚仙楼、老八样本帮菜馆,农家菜馆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也可以择一茶馆,来一杯清茶。而我呢,喜欢跟我感兴趣有缘份的店老板聊上几句。礼园路上近保南街,有一家专营景德镇瓷器的小店,小店主要经营民国时期至文革时期生产的景德镇瓷器,老板是一位很和气的老人,当年下放到江西景德镇,退休后回沪就在这里开了一家专营景德镇瓷器的小店,他会定期到景德镇各大瓷器厂收购一些早前生产的瓷器库存,偶尔也会去私人家收购,他的客户群是一些瓷器爱好者。而我,经常没事到他店里坐坐,聊聊天,也学到了不少瓷器方面的知识。

闵行邵楼老街礼园内的秦裕伯纪念馆

          据说邵楼老街的二期工程即将开始,根据规划,未来的召稼楼城中布局商业、住宅和工业,具备经济独立性,外围是大片农田,体现城乡的和谐统一,创造田园城市运营新模式,从而成为一张国际级古镇的新名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2.逐渐消失的上海老街—闵行邵楼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