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会有感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会有感

昨天组织并带领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读书会,一个人自己读书,和一群人共读一本书,并做讨论交流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深度也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知识积累不同,关注书本的角度不同,哪怕是对同一句话,都有不同的理解。正是印证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啊。通过每个人不同的视角,结合自身的案例进行探讨交流,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质疑,这些让我们都更深入地理解了本书的内容。

第一次本书的读书会,大家轮流读了推荐序二、引言和第一章部分内容,并做了深度的交流讨论。虽然只有短短2个小时,但收获哪怕自己看2天的书估计也不一定能体会到那么多。接下来,我将分享此次读书会后的收获和启发。


人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和我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主观世界,都是自己通过眼睛有选择地看、耳朵有选择地听、心里做出的主观阐释。哪怕同一个场景,看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走在大街上,妈妈更关注其他带着孩子的母亲,男人更关注美女,学服装的更关注别人穿什么衣服,学礼仪的更关注别人走路的姿势。是不是每个人关注的点不同,看到的物品都有所不同?没有一个人眼中的世界,是百分百完全相同的。

正因为每个人的主观理解不同,当跟他人交流讨论的时候,我们就能看见那些之前被自己忽视的东西,就能了解从另一个角度这本书这个理论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思维的碰撞会产生火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感,会突破你自己的思维局限,打开不同的世界之窗,看到不同的世界。这正是和一群人一起读书,一起交流分享的好处。

书中我深深认同的观念,可能别人不认同,通过交流讨论,把自己说通透把别人说明白。有时我觉得难以认同的话,别人却觉得这不就是这样的吗?

比如书中有一句话:"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我是觉得走极端了,说得有点偏颇。但另一个朋友却说这句话很对啊,他也觉得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我这个朋友生活中就是特别注重人际关系,特别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包括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等各种关系的和谐相处,他希望能让身边所有人活得开心快乐。


再谈“原因决定论”——悲惨的童年一定会导致不幸的成年吗?


在第一篇读后感里,有提到弗洛伊德的“原因决定论”和阿德勒的“目的论”,这本书是推崇“目的论”的,对这一点大家也有很多不同意见。正是这种不同,让我们有更深入地思考和交流,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读书会上有的人觉得过去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的确会对人产生很大影响,造成他人成年后的不幸福,如果这个人成年后一直活得很痛苦就应该归因于童年的不幸。但有人就提出来,为什么同样遭受童年虐待的人,有的人成年了过得很幸福,有的人却过得很不幸呢?这个社会上童年比你更糟的人大有人在,但为什么有的比你过得更糟,有的比你过得更好呢?

的确,不同的人有类似的童年经历或遇到类似的事件,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成年,同样的原因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过去的客观事实无法改变,难道我们就说因为我有不幸的童年,所以我一定会有不幸的成年吗?

如果你信奉“原因决定论”,相信过去决定了现在,你是不是会有很强的无力感呢?觉得我的未来没有希望,没办法活得更好更快乐,甚至没有活下去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一味依赖于“原因决定论”的理由。这即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我的人生是我自己选择的,我要过得更好、更糟,都基于我自己的选择。过去的经历,过往的童年,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的家人都无法决定我未来有什么样的人生,决定权仅在于我自己而已。我有选择有能力让自己现在过得更好,未来过得更好。

而坏消息是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过得好还是过得不好负起百分百的责任,你没有借口去推诿去推脱,你说是因为我童年的不幸所以造成我现在这样的悲惨人生,你说是因为家人的原因,导致我现在生活的不幸福,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任何时候你都有至少三个选择


你每一天都至少有三个选择,让今天的自己不管好坏维持现状,或者通过学习成长让自己过得更好,或者更加颓废更多抱怨指责让自己过得更糟,你觉得呢?

当我们不再把现在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因于过去的原因时,我们相信自己任何时候都有选择权的时候,这样去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多了更多的希望,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选择呢?


再谈“目的论”——诚实叩问内心,你做这件事,期望达成什么目的?


说回“目的论”,你觉得人做事的时候,是不是一定会有什么目的?是不是每个人做这件事的时候都期待实现什么结果?

比如一个女孩,她有脸红恐惧症,一和男的说话就脸红,尤其跟喜欢的男的说话就脸红得说不了话。她去找哲人(心理咨询师),说我希望治好我的脸红恐惧症。哲人就问她:“你为什么想治好你的脸红恐惧症?”女孩说:“我希望能向喜欢的男生表白。”哲人又问:“你最害怕最担心最想逃避的事情是什么?”她回答“我害怕被喜欢的男生拒绝,害怕他不想跟我说话。”哲人提醒她事实的真相是你需要这个脸红的症状,它能避免可能失恋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你看你的脸红恐惧症,不就帮你实现了这个目的吗?你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的想法来进行自我逃避,还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这个症状我也可以······之类的幻想活着。

有的时候,人的大脑或者说意识层面想让自己治好这些心理或身体症状,但潜意识和身体会更加诚实地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有这个症状,因为我担心我害怕我恐惧,不这样做可能带来的更大伤害,这种伤害是我无法承受的。


结语


人都是基于目的做事的,只是有的时候,我们自己都不清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可以经常叩问自己的心灵,和自己的心在一起,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自己做不到的做不好的那一部分,诚实地接纳全部的自己,包括自身上天使的部分,和魔鬼的部分,等全盘接受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过得轻松快乐简单幸福!

这就是经由读书会”原因决定论“和”目的论“探讨交流思辨中带给我的启发。




读书点亮智慧,读书启迪人生。精读一本书,读懂一个人。共读一本书,结交一群人!

看完此篇文章,如果你有收获有启发,欢迎点赞关注、转发分享!

期待看到你的见解,期待和你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29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