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成败论英雄,却以胸怀论成败 ――戏说项羽和刘邦谁更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却以胸怀论成败

                  ――戏说项羽和刘邦谁更英雄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道尽千古风流人物。试想想,不论哪朝哪代,如果只以成败论英雄,那么成功的又有几个,成功的自然是英雄,有些失败了的呢,却照样顶天立地,也谓之英雄。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项羽。这位西楚霸王征战一生,从巨鹿之战率领5万楚军冲杀秦军40万人一战成名,到垓下之围的四面楚歌及跟虞姬的生死别离,最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无不显示出项羽的大丈夫气概。更有后来的李诗女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诗,硬是把项羽的光辉形象照射到了若干年以后。拿当今网络语言来说是“吸粉”爆棚。

        记得在大学时,我们同寝室的几个哥们争论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现在肯定同样有人在争论),有说项羽是英雄,因为刘邦只不过是地痞无赖一个,也有赞同刘邦的,因为刘邦打败了顶羽当了皇帝。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无果而终。现在想来,有什么争的呢,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项羽就是英雄。以成败论英雄,刘邦创建几百年汉室,刘邦更说得上是英雄。结果在那儿明摆着,也就是说二人都是英雄。问题在于项羽那么英雄了得,为什么会被刘邦这个无赖打败呢?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以为跟他们两个人的胸怀有很大关系。有个广告语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相比较而言,项羽的胸怀就远远不及刘邦。

        项羽天生神力,号称恨天无柱恨地无环,意思是恨天没有柱子、地没有拉环,不然的话他能把天顶起来,把地拎起来。由此可见其英雄气概。项羽与刘邦之争,从拉开序幕到刘皇帝谢幕,项羽是十战九胜,最后一败而失天下,刘邦是十战九败,其间败得父亲老婆都不要了,还耍了几次无赖行为,有次被追得马车跑不动了,他只好把老婆孩子踢下车,就是这样一个无赖,十战九败最后一胜而得天下。历史就是如此戏弄于人。从一开始一直是项羽追着刘邦打,追得刘邦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好几次差点整背气,临了临了又活过来了,最后等到韩信腾出手来,项羽只有逃的份了。这也是项羽唯一的一次被人追着打,就这一次要了项羽的命。

          在楚汉争霸过程中,项羽刘邦二人斗智斗勇,其中涌现出了不少关键人物,从关键人物的角色转换我们就可以看出刘邦与项羽在待人用人上体现出来的各自的胸怀。其实,刘邦手下的好几个主要角色都在项羽手下客串过。首先是韩信,其次是陈平,最后是英布,他们在刘邦创建汉朝的过程中,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角色?在没投靠刘邦之前呢,韩信人微言轻,几次给项羽提建议项羽都不采纳,韩信只能愤而出走。那么陈平是怎样说项羽的呢?说项羽刚愎自用,听不下臣子的意见。当然,项羽不用韩信及陈平也可以理解,因为那时项羽帐下不缺人才。那时的天下第一谋士是范增。说实话,项羽要是听得进范增的,以后的天下哪有刘邦的份,更不要说张良了,表演的机会都莫得。首先范增看人看得准,他说项羽:竖子不足为谋,夺项王天下者必刘邦也。他晓得项羽不会听他的,他也晓得项羽最后必然会失败。但是他有啥办法呢?项羽叫他“亚父”,他也完全把项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所以不管结果如何,他都竭尽所能辅佐项羽,鸿门宴他干方百计要杀刘邦,项羽不让杀。项羽分封十八路王后,范增的意思是不放刘邦走,以免放虎归山。陈平没计把范增支走。范增离开时再三叮嘱项羽不能放刘邦走。那么陈平又是怎样让项羽违背范增的意思放刘邦走的呢?陈平有陈平的招,他晓得项羽小家子气。陈平上书说:咸阳城里驻军太多了,现在坐吃山空,要不然就让各路诸侯返回封地。项羽答应了,但是唯独不放刘邦走。于是,张良便策划说以探亲为借口请求回家。项羽看到刘邦的上书,在心中想了很久,仍然还是有疑惑,便询问刘邦。刘邦说:我父亲岁数已经很大了,旁边还没有人伺候,我心中非常的挂念。现在各路诸侯都已经回去了,我希望能够回家去看看。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张良在旁边故意说道:不能让他回家,咱们可以送他回汉中,然后拿他的家人来做抵押,防止他反叛。陈平也在一边敲边鼓:陛下,您既然已经封他为汉中王了,不让他上任,就恐怕要失信于天下。不如咱们放他回去,让他的家眷来咸阳做人质,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项羽想了好长时间才同意让刘邦去汉中。刘邦回到营地之后,立刻命令大小将士火速拔寨启程,往汉中进发。项羽上了陈平和张良的套,违背了范增的意思。这很让范增郁闷。这还不算什么,后来陈平设计离间项羽和范增,项羽连范曾都猜忌起来。陈平是怎么算计的呢?两军对垒之计,陈平让刘邦假装要和项羽谈和,他们明知来谈判的是项羽的亲信,待好菜好酒上好之后却假装问候“亚父”,那边反应“我是项羽的人呀”,哦!是项羽的人,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人呢。当时就把好酒好肉撤了,端上粗茶淡饭。使者回去一说,项羽心说:不对呀!连范增也和刘邦勾搭上了。从此开始不再信任范增且疏远范增。你说项羽连范增都不相信了还有谁值得他相信。没想到这点小把戏就把项羽整蒙圈,可见项羽虽英雄盖世,却心胸狭窄疑神疑鬼自以为是,这一点陈平是把他读透了。只是枉费了我们的范大师一番苦心及一身本领,范增由此心灰意冷,告老还乡,一路上急火攻心,生了恶疮,病死途中。可怜范大师英雄一世却落得如此下场。项羽从此也把自己逼上了一条不归路。

      其实项羽的目光短浅从他分封天下时就已暴露无遗。韩生是项羽的谋臣,在项羽占据关中后,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项羽的最大愿望就是富贵了回故乡显摆。最后他兵败,虞姬自杀,他没有了罢摆的资本,所以他不肯过江东。那时韩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从这儿可以着出项羽手下有不少传闲话的人,因为韩生偷偷说的话也能传到项羽那儿,并且好话赖话不分,没有人站出来帮韩生说一句话,韩生为好不得好,就这样被烹死了。由此看出项羽根本不具备胸怀天下的素质,本质在那儿,拿韩生的活说项羽不过是穿了衣服的猴子!从这些也可以看出项羽性格:残忍野蛮,贪婪,目光短浅,愚鲁无知,空有其表。就难怪韩信陈平要跳槽,谁会为一只“英雄”猴子卖命呢?也只有愚忠的范增为了一只不争气的猴子气死途中。大家从这里也可看出项羽为什么要失败了。

          从用人及听取意见方面刘邦远比项羽强多了,不然的话,他刘邦一不是名门贵族之后(说刘邦是他妈做梦和大虫交媾才生了他,那是编起来骗人的),二没有武功,三又没有文凭,比起项羽的军队,他刘邦实力也远远不够,他什么都没有,他凭什么去和“项英雄”逐鹿天下,他只有用他那帮难兄难弟了。由此看来一个人不一定要有好大的本事,只要会用人就行。所以刘邦一有疑问就问萧何、问张良、问陈平,他听得进去,人家说了意见刘邦要照着去做。他听张良的进咸阳不杀秦王子婴,约法三章,只是把仓库封起来保存得好好的而深得民心;他听张良和陈平的躲进汉中发展实力;他听萧何的重用韩信;他听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听陈平的封韩信为齐王;他依陈平之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他这样一路走下来不成功都不行,所以他打败了项羽。成则为王败为寇,最终刘邦成了王,项羽成了失败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以成败论英雄,却以胸怀论成败 ――戏说项羽和刘邦谁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