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 不学礼,无以立。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有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儿子。”

陈亢,叫子禽。陈亢是一个特别爱打听的人,是在《论语》当中的一个“包打听”。

陈亢就是喜欢打听孔子的一些事儿,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他总觉得对孔子不太放心。所以,他总是从细节上打探、测试。怀疑,孔子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呢?

往往有这种心情的人,他的内心是很小的,当他没有德的时候,他是看不到别人的德的。他总是不断地测试,因为他内心当中根本就不安定。

伯鱼,叫孔鲤,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出生的当天,鲁公赐给了孔子一条鲤鱼,因此孔子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孔鲤。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孔子告诉自己的儿子要学《诗经》

不学《礼记》,就没办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和别人打交道你要知道规范,所以,要好好学习《礼记》

圣人无私。孔子对于自己的孩子一如其他的学生,这的确是一个人生境界的修养。

南怀瑾先生讲过一个公案,就是讲: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这就叫君子远其子也,一视同仁,没有过多的好恶。不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倾注更多的心血,给予特别的待遇,这种分别心,一定会带来更多的痛苦,会带来更多的失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对丈夫自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她为君夫人,在其他国家的人面前称她为寡小君;别的国家的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这句话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这只是当时礼仪上的一种称呼。这就是一个讲究。

比如,我们今天,介绍自己的老婆为“太太”,有文化根底的老人家就会觉得哑然失笑,是不能这么称呼自己的老婆的。“太太”是尊称,周文王的妈妈,周武王的妈妈,这两个人叫做太太。

所以,当我们跟别人讲,这是我太太的时候,就好像在说,我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人一样。

所以,不能够这样用这种夸张的词,来介绍自己的夫人。用“爱人”,老婆,媳妇更合适。

有一个文明的冲突的故事很有意思。

《陌生人效应》这本书里曾经讲到,西班牙人到了南美洲,和印加帝国的文明一碰撞的时候,产生了特别大的误会。西班牙才有几百人,但印加帝国是一个大的帝国,但西班牙人聊起天来,觉得印加帝国对自己是俯首称臣。可实际上,这就是翻译的问题。

那个时候印加帝国的人,所说话的方式,跟我们这里描述的春秋时期中国人的说话方式是一样的,谈到自己的时候就尽量的谦卑。而这种谦虚的词在当时翻译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就被直译了过去。导致最后帝国的泯灭。

所以,这种说话的范式,就代表着当时的那个文化的一个趋势,这句话我们现在引用的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八三. 不学礼,无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