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练笔 作文的铺路石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在写作时,对段的结构以及语言组织的能力显得很薄弱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在语文教学中,倘若教师能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课堂小练笔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

小练笔如何入手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应的教学:

一、仿写——向文本求取方法,积累语言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新教材中的课文特点,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

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学生被翠鸟漂亮的外形深深吸引住了。这一段的前四句用了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描写了翠鸟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在分述的三句话中作者又分别运用了比喻句,十分形象。第五句写翠鸟体态小巧玲珑,长着灵活透亮的眼睛、细长的嘴和红色的小爪。在讲解这一段时,我渗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仿写,选择丹顶鹤,让学生观察图片向大家介绍它的外形。孩子观察得仔细,写的形象逼真。

二、补白——感同身受,放飞想象

作者常常会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部编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有空白之处,这些文章的空白点,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

对于一些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结尾,通过合理想象,把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的结尾,作者用了一串省略号,留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反复读课文,图文对照,找一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有什么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胡萝卜先生往前走都碰到了谁?他们用长胡子干了什么?随后,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胡萝卜先生再往前走,可能会碰到一群想玩跳皮筋的小朋友,可能会遇到想包装礼物却没有丝带的狐狸大叔……在一步步启发下,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三、改写——依葫芦画瓢,活用语句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就是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

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学中,有两句较典型的被艺术化的句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学中,我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启发学生:“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个美丽的句子。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生活经验,笔端流淌着美丽的文字:“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个个跳舞的小精灵,舞啊舞啊,舞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个个小火把,照哇照哇,照亮了整个果园。”通过改写,学生不仅感受到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绚丽多彩,更学会了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

总之,课堂小练笔应立足于课堂,只要我们老师用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会上得更有效,更灵动,课堂练笔也会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小练笔 作文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