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论语》看孔子的战争观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间的争霸战争兴起,比较有代表性有郑国与周王室的繻葛之战、宋楚泓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在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秩序日趋混乱的形势下,孔子仍发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表达了克己复礼的愿望,在对现实问题的看法中贯穿着关于“仁”和“礼”的思考,在战争这一话题上,孔子的基本观点便是“慎战”和“义战”。

《论语》记载“子之所慎:齐、战、疾”,孔子“慎战”的观点是基于时代特征及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而提出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各方政治力量的失衡必然带来政局的动荡,战争便成为解决矛盾的基本手段。在郑国与周王室爆发的繻葛之战中,周王室联军大败,周天子的权威也一落千丈。从此诸侯势力渐增,群起而争霸,相继出现了齐桓公、楚庄王等霸主,《论语-公冶长》中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意思是孔子认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很难实现的,个人的关系上如此,何况复杂的国家关系,当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很难独善其身。

“慎战”表明对战争应进行谨慎思考。国家间出现纷争时,仍是“礼之用,和为贵”,孔子主张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当时的战争还遵循着一些战争礼,如辑次成书于齐威王时代的《司马兵法-仁本》中所记载的:“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衰怜伤病,是明其义也;成鼓而列,是明其信也。”因此争霸战争也被称为君子之战,其目的是要求对方臣服而非掠夺资源,但一旦发生战争,其残酷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慎战”是出于实力的考查和对和平的追求,那么“义战”便是保家卫国、勇敢追寻正义的体现。孔子的“义战”包含了国家观和正义观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百姓、统治者和国家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孔子认为常修武备,教民以战是十分重要的。《论语-子路》中孔子说道“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卽戎也”、“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古代服兵役的对象主要是农民,“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所以常态化的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的保证。假如武备松弛,等于置民众生死于不顾。孔子还认为文武应并重,要培养军事人才。《孔子家语-相鲁》中记载,公元前500年齐鲁两国相约于夹谷会盟。孔子时任鲁国中都宰,临行前孔子向前会盟的鲁定公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备者必有文事”,提醒鲁定公带军队前往,果然在会盟中发生了齐景公欲胁迫鲁定公的事。孔子的军事思想也为其弟子所继承,鲁哀公十一年齐国派兵攻打鲁国,冉有任当时季氏家总管,奉命领兵与齐国作战,在鲁国右师溃败的情况下,他率领左师击退齐军取得了胜利,季康子问他是和谁学的军事本领时,冉有回答说是他的老师孔子。

从正义观的角度看,孔子认为战争是匡扶正义的一种手段,举兵攻伐、侵略他国的做法有违道义。陈成子弑齐简公后,孔子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当卫灵公就军事问陈于孔子时,孔子说自己不懂军旅之事,原因是孔子知道卫灵公无道,想发动侵略战争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孔子所反对的,于是以“俎豆之事,则常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为托词,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里的有道和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在提出整体的正义观的同时,孔子还注重“勇”和“义”的教育,对士兵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当兵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培养忠诚、勇敢的品质,《论语-阳货》中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说明正确的是非观是勇士被承认的前提。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无疑是尚勇的代表,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援救自己的上司孔悝,混乱中被蒯聩所杀,结缨遇难。其高尚的气节常为后人所称道。

值得提出的是孔子认为作战要有有勇有谋,但这种智谋又是以“仁义”为前提的,他反对带有侵略性质的战争,也反对以偷袭、设伏、离间等不光明的手段取胜。他曾对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不袭击正在渡河的楚军,等待楚军摆好架势在开战的做法表示认同,认为这是战争道德的表现,但错失战机的宋军大败,沦为历史上的一个笑柄。当晋国设伏截击东征归来的秦军取胜后,孔子在《春秋》中写道“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称晋军为“晋人”,表达了自己的不屑。孔子将道德标准和战争捆绑到一起有些迂腐,只会自缚手脚。为了达到胜利,战争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军事科技和作战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辩证的看待孔子的军事思想。

如今的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防形势,但面对挑衅我们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更有信心取得胜利,这和孔子的战争观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无论是古代、现在还是未来,和平永远是我们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龙昭雄.论语与现代生活(下).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76.

[2]周建生.齐鲁军事册(上).济南:黄河出版社,2000:96.

[3]百度百科-子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透过《论语》看孔子的战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