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推荐奥运这样的“真人秀”(上)

    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当我习惯性地点开微博,发现这里又回到了流量明星的必争之地,便不再有兴趣点开那些莫名其妙、故弄玄虚的话题。无论是有心设计的话题,还是标榜原生态的“真人秀”节目,无不反映出明星对流量的需要。顶级运动员们不为镜头而生,不靠流量吃饭,他们的全部精力只留给了自己的项目,因此才能秀出“真人”。我发誓没有比奥运会更真实生动的“真人秀”。

胜利那刻的振臂一呼,呼出的是积年辛苦也未磨灭的斗志。痛饮败绩后的掩面哭泣,释放是难以言表的苦涩与不甘。候场时神情肃穆,是在全身心地攒聚精神与力量。完成动作后绽放自信笑容,是对自己完美表现的庆祝。他们为队友握拳加油的姿态生猛嚣张,他们与对手的拥抱坦荡有力。他们虽然不总是那么帅气,却常常以真实击中我们的内心。乒乓球女单冠军陈梦在金牌赛中不慌不忙地吃起香蕉,跳水名将戴利在看台上便观赛边织毛衣,游泳新星麦基翁在完赛后直接拉下泳衣带......赛场百态,尽在镜头之中。我欣赏他们对镜头的忽略。

镜头只能展现瞬间的情绪与状态,片段的画面与零碎的短视频并不足以作为他们的人生注解,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现代社会,我们一定要戒掉根据几分钟的画面去判断、定义一个人的习惯。我相信,每一个站在镜头里挥洒自如的运动员,他们一定是吃了很多的苦,忍受了漫长的孤独与煎熬,才能踏上奥运会神圣的场地,才能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万众仰慕的星。对于观众而言,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拓画一般印入人心,他们酣畅淋漓的表现和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其启示和鼓舞意义胜过千万箴言。所以我想记录下来,献给低谷中的自己,也分享给我的朋友,我的学生。

不以胜败论英雄

    竞技体育以名次呈现结果,结果是直观的,第一名是毋庸置疑的胜利者,那么其他选手呢?他们的成败不在任何人的眼中。在奥运会上,我们既能看到金牌选手喜极而泣,也能看到银牌、铜牌选手相拥庆祝。以及那些并未未登上领奖台的选手,他们的喜悦并不亚于登台者,他们的胜利在于完成个人使命。在奥运征程中全力以赴,将实力尽情发挥,不悔每一次坚持,不负每一滴汗水,已然是一场胜利。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为什么无数人都在倡导过程大于结果,因为突破与实现发生在过程之中,身体、精神的量变与质变也在过程中悄然转化,过程如吸铁石一般吸附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珍宝,而结果仅是这一切的外在评价。在本次乒乓球比赛中,中国七位上场的国手,仅刘诗雯因伤退赛未能取得金牌,央视解说在颁奖时说道:“她虽然没有等到这枚金牌,但她也为这场比赛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刘国梁盛赞刘诗雯能够把国乓女将的精神传承下来,她的价值高于奥运金牌。

出征奥运,有些人的目标是拿牌,有些人的目标是进决赛,有些人的目标是打破世界纪录,有些人的目标是打破个人记录。在所有人的目标追逐之旅中,最真实迷人的段落往往不是他们通通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而是他们没有达成却依旧怀揣着热忱与期待,在各自的路上踔厉风发。

接纳失败,但不认输

生于遍地是竞争的世界,如何面对胜与败是一道必修题。在竞争中打败对手固然可敬,全力以赴后输给对手也并不可耻。高举胜利为自己带来信心与荣耀,接纳失败也能显出气度与胸怀。若想创造可持续的胜利景观,我们需要在胜利与失败的两极之间,壮大另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叫做不认输。

有着“蝶后”之称的张雨霏在100米蝶泳中以落后金牌0.05秒的差距夺得银牌,观众替她惋惜不已,毕竟在预赛和半决赛中,她都游出了第一名的成绩。赛后接受采访时,张雨霏笑脸盈盈,称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对这个成绩十分满意。没有谁比她本人更清楚,群雄逐鹿的决赛,除了实力的较量,运气也是影响结果的一大因素,所以她关注的不是名次,而是自己有没有用尽全力。她是如此的自信,自信到不需要通过金牌来证明自己。面对记者们的提问,这个姑娘坚定地说,“我可以输,但绝对不会认输。”弱者在失败后会编织借口以遮羞,而真正的强者会去掌握转败为胜的主动权。果然,在随后的200米蝶泳中,她以刷新个人最佳记录的成绩夺得了属于她的金牌。

德国乒乓球老将奥恰洛夫被中国网友调侃为马龙的“护法”,因为在各类国际赛事中,他总是在打败所有选手后,最终输给马龙,仿佛他的宿命就是为马龙扫清障碍。而他与马龙的19次交手中,无一胜绩。即便如此,他依然渴望在男团决赛中与马龙相搏。“万年老二”是一个很憋屈的位置,你看到的一步之遥,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对于竞技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诅咒”般的现实。马龙十分敬佩这位对手:“奥恰洛夫是除了中国队外对球、对胜利最渴望的一名运动员,不管你赢他多少次,他总是会想办法在下一次比赛中去战胜你,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品质。”奥恰对每一次失败诚恳接受,对胜利的渴望又推动他不断精进技艺。输掉的不过是更次的自己,而更强的自己继续下去又将拥有更多的赢面。

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在重大考试前,老师总会叮嘱学生:不要把它当成考试,就把它当成平时的练习。这句话的依据在于,当学生面临考试时心理上就会特别在意结果,关注名次以及是否合格,得失心作祟让人畏首畏尾,发挥不出正常水平。如果当作练习,就能解放思想,心思才能集中于如何答题,才能有平稳顺畅的发挥。《淮南子》有言:“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做成一件事的前提就是心无杂念,专注于事情本身。

这个夏天,天才跳水冠军全红婵横空出世,惊艳了全球观众。小小年纪就以完美的表现打破世界纪录,登顶亿万人一生无法企及的高台,来自五湖四海的好奇心一时间席卷而来,想要揭开这个璀璨的谜底。奥运选拔赛结束后,记者问她知不知道选拔赛成绩意味着什么,全红婵说不知道,记者接着说意味着她要去奥运会了,她也并不觉得惊讶。有人说这是只属于天才的“凡尔赛”。其实对于一个长期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的14岁小孩来说,都是正常反应。她脑中还没有形成名声、荣耀的概念,她的世界里只有练习,以及赚钱给妈妈治病。

跳台上的全红婵与视频采访中的那个腼腆女孩全然不同,她冷静专注,眼神坚定,上场时毫无怯意,偌大的场馆仿佛只她一人。起跳果决又轻盈,空中翻腾姿势无懈可击,入水干净利落,如一条飞鱼跃入海中。让人瞬间产生一种童话般的错觉,她是不是一条天生的美人鱼,化为人身来参加人类的体育竞赛。夺冠后的发布会上,记者请她介绍跳满分的秘诀,她羞涩地回答:练呗。她曾说:奥运会也就是跳五个动作,把自己的动作跳好就行了。如果这样的话出自于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也许会被质疑骄傲。但全红婵太单纯了,单纯到只会表达她感受到的日常经验。全红婵的教练透露,她的训练态度是同批运动员里最投入的,每次训练都是全力以赴地把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每天陆上跳的次数达到200多次,水上跳保持在120个左右。上天已经赐给全红婵一份天赋,她需要的做的除了通过练习来雕刻,无他。值得庆幸的是,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强,没有以天赋自恃,而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勤奋练习,所以她的天才才能找到一份荣耀的归宿。大道至简,真理总是以最寻常最质朴的形式存在人类生活中。上天赐给每个人的礼物不尽相同,但每一个人都拥有充足的发挥空间,面对自己的使命,少一点怀疑畏惧,少一点患得患失,少一点自怨自艾,做一个单纯专注的人,仅仅一句“练呗”,就足以解开人生的谜底。

繁荣的活水是竞争

在失去奥运会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混双金牌后,面对镜头的刘诗雯流下了痛苦的泪水,银牌的领奖台上,二人神情寥落。于是那些见证了国乒辉煌时代的人们开始怀疑,中国乒乓是否在走下坡路。近来外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突飞猛进,甚至能在与中国选手的交手中看到胜利的微光。国人习惯了中国队赢球,习惯了把拿奥运金牌比作探囊取物,却无法站在专业的高度去看待这一失败。这一局面其实尽在中国乒协的运筹帷幄之中。

长久以来中国乒乓球横扫世界,可几乎成为了世界冠军的垄断者,而垄断在任何领域都是发展的毒瘤,更不用说在以竞技为根本内容的体育界。盛极必衰是万物的发展规律,国际乒协的种种削弱举措令人认识到,当乒乓失去竞技意义离被取消也就不远了。为了乒乓球竞技的长远发展,国乒提出了一个“养狼计划”,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就是帮助别国的运动员提高水平,同时也把自己本国一些优秀的运动员送出去,这样才能在国际中形成可抗衡的势力,这项竞技才能玩得下去。“养狼计划”成效显著,日本的福原爱、石川佳纯、伊藤美诚都曾受教于中国。“狼”的增多增强为中国带来了危机,也促使中国乒乓突破瓶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刘国梁称赞伊藤美诚是一个优秀的对手,她能击败中国队,其实也向其他国家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从而激发起他们击败乒坛霸主的信心,我们的选手也将在这样的虎视眈眈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乒乓球这项运动才会长盛不衰。比起延续中国的统治地位,满足于笑傲江湖的集体自豪,让每一个人都怀着对于这项运动的热爱去练习去享受,每一个人都敢于做梦敢于拼搏,这样的局面是不是更值得我们憧憬。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只推荐奥运这样的“真人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