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 您怎么看?

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到落地都有它的原因,何况出台这个政策的是国家,其背后的深刻历史社会原因肯定是你想都想不到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看表面现象,很难去思考背后的深刻原因,何况现在各大视频平台,公众号,关注教育的教育人士都在不断输出关于“双减”的各种观点,各种信息排山倒海似的扑面而来,你被这些正面或负面的各种信息包围,有的家长连声叫好,有的家长却不看好,没有感到轻松反而焦虑感更严重了……

在这个时候什么最重要?

你的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很重要,你要去判断这些信息的来源,究竟是不是他们说的这样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政策的,你一定要有自己思考和判断,不能人云亦云,这样你会更加焦虑无所适从,这个政策的表面看起来是为了真正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为了父母有时间放学接孩子,不必在为辅导作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叫停学科类培训,也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学业辅导,给家长减轻经济压力,政策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政策从出台到落地确实非常快,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政策背后的需求特别紧迫,那就是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下降,已经是负增长,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这会延缓我们成为发达国家的步伐,先是人口普查结果出来,紧接着放开三胎,紧接着就是“双减政策”,不愿意生孩子无非是家长们压力太大,孩子的养育成本教育太高

那教育成本为什么高?

关键就是课外辅导,很多家长给孩子补习班花的费用都是天价,尤其是我们熟知的这几个教培的头部企业,所以国家首先叫停的就是它们,真的是不惜下狠手,他们也没想到政策来的这么快,应验了教育会一直在,但是他们教培不一定会一直在……

接下来国家还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大力扶持职业教育,为什么呢?

因为就业报告表明国家现在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我们目前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符合中国就业市场的需求,而现在的教育还在严重内卷,家长拼尽全力挤破脑袋还是要把孩子送到热门专业的大学里去,导致就是各种课外辅导盛行不衰,现在的问题就是家长花巨大成本培养出来的孩子不符合国家需求,家庭负担加重,导致了大多数人不愿意生孩子,人口出现负增长,既要解决成本问题,又要解决就业问题,这样最终才能解决生育问题。

所以此刻我们家长能做的是什么?

家长的担心就是人家有钱的可以请一对一家教,这样孩子之间的差距还是会不断加大

孩子不补习怎么行?中考就是在分流,我们不能让孩子过早的被分流,去上职业技校的话,孩子的未来就完了,还有各种职业技能的负面消息,说什么学校的目标就是“男的不死,女的不生”听的让人毛骨悚然,觉得技校太可怕了,不能让孩子去,所以还是要补课……

不管政策怎么样,孩子都是自己的,自己要有判断能力,只要高考在,我们就要补课,我们就要考好大学,将来才能有好工作……

这是我们绝大多数家长的认知,其实这中间忽略了很多本质的东西,家长们看到了吗?

(一)变与不变

大环境在改变,各种政策在改变,而政策的对象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孩子,家长当然也不会变,“变”的事物是我们不能左右的,我们能决定的就是“不变”的部分,我们把太多的希望寄托给了外在力量,缺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能决定孩子未来的真的在补习班吗?其实真正需要补习需要学习的正是我们的家长,你把给在孩子身上使的劲都用在自己身上的话,孩子的成长是自然而然,所谓的寄托于外力让孩子取得好成绩,不如你给孩子创造和谐有爱的学习型家庭氛围,你更要在乎是孩子内心有没有爱,有没对生活充满好奇心,而不是孩子的成绩怎么样,你希望孩子是终身学习者还是一考到大学再都不学习了,孩子的早期学习体验很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真的需要补课吗?小学阶段的内容都是很简单的,如果孩子耗费了大量的专注力精力在死记硬背刷题上,还要各种公式套路,教你怎么做题怎么提高成绩上的话,初中的知识体系变得复杂了,孩子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稀缺资源,还有小学阶段的孩子在你的高要求高严厉下,他是完全可以取得一个另你满意的好成绩的,但是到了初中后,就真的不一定了,不是孩子不努力了,是孩子内在的动力在小学阶段已经被严重消耗了。

还有关于学习的一个真相,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如果家里氛围不好经常吵架,孩子的注意力就不会在学习上,而在如何应对你们的情绪上,还有家庭氛围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会损伤大脑里负责学习记忆部分的海马体,所以我们要看到事情的本质,尤其是在孩子学习上,我们是不变的,孩子是不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修炼自己,学习做智慧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强大自己去赋能孩子,这才是当下我们最需要去做的。

(二)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当然我们的孩子也是,要接受这个现实,需要足够的勇气。

当然我们都希望孩子比我们优秀,比我们有出息,把我们未完成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但是我们要看清现实和真相,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我们的孩子也不会是舞台中央的那个,舞台中央的孩子都是凤毛麟角很少的,我们一路求学也有体会,班里学习好的就那几个,接受孩子的普通确实挺难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天分,我们做父母的需要花时间精力和耐心去发现,而不是就看到好成绩这一条路,我们会很累,孩子也会很累,你给孩子报很多班,有的是孩子喜欢的,有的是你觉得重要的,孩子不想去还是去了,为什么?很简单的原因,孩子希望你开心。所以把孩子培养成为普通的平凡的幸福的人,才是我们的目标,而不是别人眼里的那个优秀完美的孩子,这样你很有面子,可孩子是真的很幸福了吗?思考我们到底要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以终为始才能找准现在从何处出发。这个是一定要思考清楚的,你用和别人一样的方法培养孩子,却希望培养出和别家孩子不一样的孩子,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在我们小时候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里边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学习,只有学习不好考不上高中的才会去上技校,职业技校给人的印象就比较糟糕,很多时候送技校就是因为孩子太小了,不能放到社会上去,所以上个技校安全些,可以过渡一下,这就更让很多家长坚定了技校不能去,要补课要提高成绩,要考个好高中,不被分流,但是今年政策出台,就是鼓励职业教育,而且很多的大学也已经和职业学校合并了,中国高考的指挥棒也将大调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将迎来齐头并进的新局面,中国教育正在破除筛选性,重回建设性,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高考中考,教育本来就是用来分层的,高考制度也是为国家筛选人才的,现在加大职业教育建设就是高考制度在转型,虽然我们现在能看到还是要考试,要成绩,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适合培养自己孩子的方法,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学习的,而有的孩子就不是,他的潜能在你看不见的别处,所以你要用心擦亮双眼去发现孩子身上的宝藏,调整我们的认知,除了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基本品性,还有孩子终身学习的底层能力。孩子的未来是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唯有自身本质拥有的东西才能让孩子拥有好的未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事情它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是现在我们现在看到职业教育,它就不会变了,它是会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不断变化的,只是需要过程,一个政策的落地肯定会带来很多的不适应,这个是需要不断调整适应的,相应的政策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的,我们要从更多的唯度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与其抱怨焦虑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可以做些什么。

其实这些政策的背后还有很多的原因,比如现在的国际形势,我们国家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发展的增量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存量时代,就是我们现在每天感觉的这些不适感,总感觉什么都是越来越难了,其实这些短暂的巨痛发达国家都已经经历过了,这是我们的必经阶段,还有很多的专业的解释,其实我完全听不懂,但就是感觉有道理,真的是这样的,很多资本行业都会被控制或削弱,这就是我们最近关注到的各种新闻,娱乐圈,金融,房地产,互联网,学区房,教培行业等,有型的手只会迟到但它不会缺席,社会上出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不能只看表面,一定要看到表象背后更重要的东西。

任何让你焦虑的信息,你都要理性的去看待,对于这个政策我认为是挺有必要的,之前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孩子每天写作业到很晚,家长陪写作业到抓狂,一度导致陪孩子写作么成为热门,成为社会性问题,家长的压力太大,工作忙完了还要辅导作业,孩子呢也不容易,每天早起上学,晚上写作业到很晚,周末各种补习班,仿佛比大人还要忙,还要累,我们工作一天都累,何况他也只是几岁的孩子呢?累不比我们大人少,可我们往往看不到孩子的累,孩子不累,他就是上个课怎么会累的,我们更累周末都不能休息还要陪着他赶场子,仿佛这样的死循环就没有了终点,终于教培学科辅导叫停了,我们是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下教育的本质了,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了,只有头脑清醒了,才能做出理智的决定。

在这个时代阅读越来越重要,而很多爱读书的孩子却很矛盾,因为作业都写不完,哪有时间读书,这样学校的课后托管,可以给孩子解放出读书的时间了,不正是孩子们期待的吗,有时间读书有时间运动了,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

说了这么多,其实要表达的就是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念,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要去挖掘背后更深层的东西,回归教育的本质,基于未来去培养孩子,做好当下我们能做好的任何一件小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减政策”落地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