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正经历过孤独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世间的人情冷暖

文/沐恩佳音

我很享受孤独的时光,一个人发会儿呆,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让耳朵远离嘈杂,让心灵回归宁静,让向外观看的眼睛收回到内在的安稳。

我喜欢读散文,喜欢散文里或浓或淡的情,喜欢散文里或美或静的景,喜欢散文里流淌出来淡淡的忧愁和深深的思念,喜欢散文唠家常似的文风。

我喜欢屏蔽掉外界的一切,一个人窝在舒适的角落,静静地翻读散文,疗愈情绪,平静内心,给身心放个假。

散文里的时间是有形状、有色彩的,就像一串透明的水珠,一颗叠着一颗,每一颗水珠都是我们经历岁月洗礼后,通过笔端沉淀下来或深或浅的记忆。

一叶、一花、一景、一位亲人、一个朋友、一份小礼物、一只小动物......都会留在我们的岁月深处,为我们刻上岁月的印痕。

甜美的记忆,让我们每次想起来都会忍不住嘴角上扬;酸楚的记忆,总会一次次把我们带进曾经的岁月。

最近,我读完《人间孤独,却有温度》,真切地感受到身、心、灵被淡雅的文字洗涤过后的清爽感,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人间孤独却有温度”。

曾经习空见惯的风俗、一位难以忘怀的好友、一朵花、一棵树、一句话、一次旅行......都饱含温度。

这是一本散文合集,里面收录了余秋雨、蒋勋、白先勇、余光中、张晓风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是一本讲述岁月与生命的散文集。

我们可以从书中记录的亲情、友情、食物、故乡、老物件、旧时光......里,看到他们对人生困惑给出的解答,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孤独的体悟。

这本书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岁月如流、多忧何为、山河已秋、浮生有味和闲看人间,这五部分连起来既能构成一幅画,又能组成一首诗。

白先勇先生的《树犹如此—纪念亡友国祥君》记录了他陪伴好友王国祥在异国他乡治疗疾病的经历。

白先勇和王国祥相知数十载,彼此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觉得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要朋友同心协力,总能抵御过去,可是他们与病魔拼命搏斗,全力以赴,却无能为力。

作为好友,白先勇先生到处打听有关治疗王国祥先生疾病的讯息,专门飞到上海、杭州和石家庄寻找能治疗该病的医生和药方。

他经过多方努力,试过各种方法,但是依然不能挽留住王国祥的生命。

从白先勇先生的字里行间,我能感知到他竭尽全力却无法拯救好友的那种无助感,难以割舍却不得不失去好友的痛苦。

有亲人患过重病的人,才能体会到“病急乱投医”的真谛,才能体会到有心无力的无助感和失去亲人的痛苦。

张晓风在《只因为年轻啊》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句子。

“恨是一种很容易疲倦的情感,要有人恨你50年也不简单......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心中有爱才会生恨,没有了爱何来的恨?

“人生世上,一颗心从擦伤、灼伤、冻伤、撞伤、压伤、扭伤,乃至内伤,哪能一点伤害都不受呢?”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人走过半生才知道回头去看,总会发现自己有着或大或小的各种遗憾。

“生命是一个大债主,我们怎么混都是他的积欠户。既然如此,干脆宽下心来,因为你或读书或玩,或打鱼,恰好就是另一个人叹气说他很遗憾没有去做的。”

人生没有圆满,将满未满才是刚刚好。

我们努力追求的某种体验可能正是别人一心想要改掉的习惯,所以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张让的《旅人的眼睛》中说:“我喜欢走过陌生的城镇,给自己充足时间领略新的空间,让自己浸透那里的气息。我理想中的旅行是慢,是体会,而不是观光。”

“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走过陌生的街道,以平常没有的雍容和悠闲,不急着到哪里去,只为了‘在’—现在,这里。”

“有的日子,气温和阳光正好,和小筝坐在后院,面对一小片树林和草地,看顶上的天空,在树林间飞掠的小鸟,听虫鸣和鸟叫,感觉微风拂过皮肤,一边读书,一边和小筝说话,那种从生活中走了出去的无总量感,恍惚便给我旅行的感觉。”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明白“旅行不是时空的转换、心理的更新,而是一种心境的变动,轻松自在,心神透明如大气。”

我们曾经无数次的旅行,现在看来只能算是一场又一场观光,我们匆匆地来又匆匆地离开,只是看到某个地方的表层,很难了解它的神韵。

读这本书中收录的文章,总会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共鸣,文中有我们生活中的印记,好像还有我们的影子。

不管是我们熟悉的作者,还是非常陌生的作者,但是通过他们淡淡的文字、或浓或醇的情感,都能让我们感知生活中的温暖和智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存在,但是因为亲情、友情、爱情的连接,因为共同的记忆和爱好,因为相同的目标和相同的人生方向,人与人之间才会升腾起温度。

因为人间的每一份孤独,都是我们在世间行走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有真正经历过孤独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世间的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