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发现问题比完成任务更重要

        我在批改配制溶液作业时,发现学生对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题目做得不够好,所以我在上课刚开始我把这两道题放在一起,通过倒计时五分钟完成计算。


计算题

选择题

五分钟时间到,大家基本都完成了计算,我拍了两份来展示。

学生作品

        第一份是泽,他的计算书写过程比较规范,抓住不变的量——溶质质量。在计算水的质量时,我问他数据怎么来,他说用100g—22.5mL,得到77.5mL,然后马上发现问题。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把稀溶液改成100mL,浓溶液22.5mL,那么,可以100mL—22.5mL得到水的体积吗?结果发现大家都不确定了,这是我比较惊讶的。有两个学生提到溶液密度不同,所以不能相减。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举了酒精溶液和水混合后的体积例子,大家突然意识到分子间存在间隔,两种不同液体相加,体积会发生变化。

所以我再展示欣的作业,她是通过质量相减,这样才是对的。

那么,通过五分钟的计算,孩子们不仅巩固了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还能发现液体配液体,不用托盘天平,同时加强浓稀溶液的计算。因此再看上面那道选择题就很好理解了。

        溶解度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概念,可是第七章的概念比较多,所以容易混淆。今天在当堂用三分钟时间完成一道题的时候,挑人挑到了泽,程度还不错,但是算第三题的时候却用溶质质量分数来算。说明他对概念是模糊的,那么以后在我们自认为简单的溶解度这块教学时,应该怎么突破,才能让学生更好接受,这是需要进一步反思的。

溶解度

昨天在八班讨论非常激烈的一道题,今天在七班也检测一下!


题目
一次作答

这是第一次作答的结果,那么我进行了小组讨论,然后再次投票的时候数据有点惊讶哦

二次投票

这时候我先从选A里挑人,挑到颖,她从B换到A,我让她上台画图,她确实画了,她的关注点在凹液面最低处,然后她觉得读数偏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这时候我没有听到大家反对的声音,那么我再从B中挑人,挑到程度较好的怡,她也画图了。但是图画得跟颖一样,结果却偏小,说明她还是不理解。那我就继续挑一次,这次是均,均讨论的时候找泽讨论,讨论后从A变到B,他画的图视线始终对着刻度,再画凹液面,那么发现水加少了,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他说到这里,发现大家还是不够理解,所以我提示大家分析两个图有什么区别呢?这时候有同学提到颖的图是测未知水的体积,而均是量取已知水的体积,而这道题我们是要测已知量,所以看刻度加水,因此均是对的。从这个数据反映出即便选了正确答案的同学也未必真正知道,而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学习的真实状态。

8班的程度比较好,任务基本达成,但B班程度比较差,所以任务没有完成。我有点着急,可是细想两个班程度不同,进度本来就应该不一样。如果我硬塞给他们,任务虽然完成了,可是问题并没有解决。

今天的课堂,有课堂的新生成,会让学生想参与进来,而不是觉得这些内容我都会了,我都对了,我就可以不听了。所以我越来越喜欢课堂有问题呈现,然后大家一起解决。

今天挑人,又挑到欣,在以前我可能直接跳过她,因为她是“问题学生”,几乎趴着。但是这学期却好几次挑人挑到她,她都能回答。因为她这学期开始听课了,今天有道比较难的题目竟然挑到她,我有点担心,但是我看到她倒计时的时候有在思考,所以我说:我看到你刚才很认真在思考,你把刚才思考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她声音洪亮,思路清晰,把可能的情况都说到了,真的被惊艳到。说明她是真的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前面的儒给她大大的点赞!我突然意识到,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知道自己要有事情做,所以即便很差的孩子他在倒计时的那一刻或者投票的那一刻,或者挑人的时候,他也参与了,能听进一点总比完全不听好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177】 发现问题比完成任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