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考(8.21)

今天开始要有意识地去思考和整理灾害风险洞察产品打造过程中遇到问题和产生的想法,结合一些常用的方法论对宏观或者特定的问题加以深化。目的是帮助自己去更加清晰地理解正在做的工作,也有助于在灾害风险管理这个方向有更加系统地认识。

最近一直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严格意义上讲是前端的设计和开发,选择这部分工作先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特定的项目落地,需求的来源更多还是前期灾害风险评估项目的成果延伸和部分客户的一些零散想法,所以希望能够基于现在掌握的潜在需求,以看得到的形式快速输出一版产品,便于进行快速的验证。二是因为自己希望通过业务场景的梳理,熟悉业务流程和关键的数据结构和关系。目前来看,工作是围绕这两个目标在开展,也有一定的成果。

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气象防灾减灾部门和应急部门以及未来考虑的国土部门会作为系统的核心用户。不通部门的用户不管是业务应用场景,还是用户 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需要达到的业务目标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系统的需求应该能够分出层次。但不管怎样的需求,力求简单易用是前提。灾害风险洞察,关注的主体还是灾害。而对于几个关键的概念的理解及其重要。一个是危险天气过程,从百度关于危险天气和危险天气预警的解释,可以理解我们关注的危险天气重点还是围绕那些能够带来次生灾害的天气预报展开,而过程让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一个时间段的预报而非一个时刻。其次是灾害监测,灾害监测重点关注从某个时刻开始到现在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灾害过程,同样关注的是一个时间段的事件。而灾害评估关注的是灾害发生之后,关于灾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的统计和分析,是在某个时间点作出的决策性输出。这些概念的清楚,让我们对整个业务流程顺序,数据的时间维度和尺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搞清楚关键概念是系统业务建模和业务拆分的关键。简单说灾害风险洞察就是要回答再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将会有什么程度的灾害发生,会造成什么影响。

通过业务场景的定义,让我们明确了系统的总体业务架构和流程,也逐步抽象出整个系统的核心业务流程:灾害发生前的危险天气过程预测,正在发生的灾害过程监测,已经发生的灾害影响评估,而核心是数据。也为我们开展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灾害风险洞察的核心思路还是基于WebGIS技术(当然特色是对于二三位一体化的应用,结合着地形图和仿真影响力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从时间的维度对灾害发生前的危险天气过程进行预报,对灾害发生过程相关的要素和影响对象进行监测;对灾害发生后灾害影响和损失进行评估。从空间维度对灾害发生前、中、后相关的数据进行由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的空间叠加展示。通过时空数据的叠加分析,全方位把握灾害。实现灾前预警、灾中监测、灾后评估的业务目标。

从设计的角度来讲,重点是基于业务流程,对整个系统的信息进行组织,对业务操作进行编排。这个环节依然以帮助用户达成业务目标的同时力求简单为原则。因此在交互上要考虑交互逻辑的合理性、用户的习惯以及无关信息的甄别和剔除,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他在每个环节期望看到什么,做什么,而不是想当然进行信息和功能地堆叠。作为气象系统地用户,对时间的命感度是最高的,通常我们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明天什么天气,后面几天什么天气,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降温,因此我认为任何过程的首要维度就是时间,因此首先考虑如何让用户方便地进行时间的选择。时间的选择通常包含固定时段选择和任意时段选择,而固定时间选择是以习惯为出发点,满足常规的业务需求,二固定时间选择通常应对统计分析和报告制作,所以可以作为高级选项。因此在栏目设定上,默认采用几个常用的固定时段比如24小时,48小时 ,7天作为时间尺度。这个时间范围内的所有危险天气都是重要信息,因此第二个维度应该是时间尺度,时间尺度与天气过程有关,不同的过程拥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天气过程类型和时间尺度共同决定具体的危险天气过程。

待续。。。

时不时地思考的目的是让自己可以跳出局部,能够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与总体的关系,是否偏离目标,当前的工作是否有可以改进的 地方?但是当我们关上日记本,结束思考时,更重要的是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当下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思考(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