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期刊聊大师】哈默修伊的宅男日记:除了寂静,我什么都不留下

丹麦,似乎一直是安徒生童话的天下。作为世界上幸福度最高的国度,丹麦一直存在着自己的节奏,冗长舒缓,平静安稳,像是一片毫无波澜的海,却又能吞吐星河。

而平静之于丹麦,在哈默修伊的画中体现的格外明显。没有情绪起伏波动,就像静静地安置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的酒,日积月累,你才发现它的醇厚。

自小展现绘画天赋的哈默修伊,似乎一生显得那么顺理成章。走上画家的道路,和相爱的女人结婚,一生毫无波澜,水到渠成。和一生悲催痴狂的大多数艺术家不同,他没有太多的冲突和戏剧性,一如他的画一样静谧。他的画属于“去情绪化”的单纯风格,与当时风起云涌、暗潮涌动的欧洲艺术革命显得格格不入。“冷调”的绘画被认为脱离了当时社会的潮流,因此销声匿迹。

就是这样沉寂的一位“宅男”艺术家,最令后人困惑的是,临死前焚烧掉了自己所有的信件以及日记,似乎不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任何痕迹。也正是种种隐匿低调的行为,导致这位艺术家被尘封了百年。

在哈默修伊的画里,大部分都是一个女人和一个房子的故事。一切都处于静态,沉浸在恐怖的沉默中,让观者感觉仿佛呼吸都是打扰画中世界的一种行为。

这是哈默修伊的代表作《白色的门》。白色与黑色是画家创作时的基本色调,画家刻意将每个门打开,制造出多重空间的效果,直透画面中央的门,是另一个房间,另一道门,再往内窥探又是一个房间以及几乎被掩盖的户外阳光从仅剩的一小角度照射入屋内。我们眼前看到的是三度空间的世界,画家却制造了第四度空间,即使我们都在同一个屋子里却有可能看不到也听不到对方,这个第四度空间是疏离的、没有时间性的、没有情绪的。同时艺术家将作品的色调组合减到最低,就如同以黑白胶卷洗彩色照片一般,几件作品以阴暗的极限穿透人类视觉的受光感应。

哈默修伊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室内为主题,以一个背对观众的女人为主角,极其安静和神秘。虽然他的画大多是居家片段的一角,却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重整。由此产生的阴暗的谜样气氛显得更加的难以言喻。被刻意打开的房门、背对着画面的妻子、过分安静的起居室都感受到画家刻意将生活与画面分割开来,却又让人感受到画面亦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世界。当观者情不自禁地走入画中的情景,又在相互矛盾之间清醒,略带悲伤的情绪也就在作品中不断蔓延出来。

虚无的光线,寂静的房间,灰色调为主的画面,如同黑白照片般的具有历史感,有一种欲言还休的忧伤情绪。虽然哈默修伊把色调压得很低,但获得了一种高雅而神秘的色彩效果,通过色彩的微差从而得到丰富的变化,使房间的层次感跃然纸上。

社会评价德国著名诗人里尔克曾如此描述他对哈莫修依作品的感受:“哈莫修依不是一个应该急就章草率介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往往在某一个时空中转译为冗长而舒缓的步调,并且提供观赏者谈论艺术里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元素。”

被描述成一位羞怯的宅男的哈默修伊,生平神秘,不可捉摸。也许他对妻子的爱,对艺术的态度,对布局光影的执着对我们来说永远都会是个谜。为何会烧掉自己曾经生活的痕迹也是未可知,作为一位画家,他踏着冗长舒缓的步伐走去。除了寂静,不留一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术期刊聊大师】哈默修伊的宅男日记:除了寂静,我什么都不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