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说到了结构化思维SCQA,先来复习一下SCQA的含义:
l Situation背景:在背景中,构建一个稳定场景,让人产生代入感
l Complication冲突:冲突部分,扰乱稳定的状态,让受众认识到有问题存在
l Question提问:通过提问产生转折,引起不安定感
l Answer回答:最后回答,解决提出的问题,让论述有头有尾
那这个连李清照都在用的SCQA也不仅仅是这样固定的形式,它也存在很多的变形。举个例子:假设小缺老师目前在公司中负责业务部门的培训工作,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部门的培训需求越来越多,面对越来越多的需求,人员紧缺几乎成为培训工作开展的最大瓶颈。
为此,小缺老师特意制作了一个人员补充解决方案,准备呈报给老板。老板是事必躬亲的性格,关注的事情很多,且每件事情都要自己拍板通过。那大家帮小缺老师一起想想要怎么写这个方案才好呢?
首先,开头很重要,不但要简洁明了地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还要一下就能引起老板的注意。那如果我们用上篇讲的SCQA的思维方式,小缺老师的方案开头应该是这样的:
在SCAQ的结构中,冲突C是核心要素。围绕这个核心要素,我们可以灵活调整S、C、Q、A的顺序,从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那我们再来看下小缺老师的这个方案还能如何表达呢?
首先,提问Q常常可以省略。如果小缺老师希望表达更加简练,那么她可以去掉Q。这种单纯省略Q的形式平铺直叙,比较通用。
如果小缺老师希望直接打开话题,那她可以按ASC的方式来表达,把回答放在第一句。这样开门见山的表达比较简洁有力。
如果小缺老师想更强烈地表达忧虑的情绪,强调变革的重要性,那么她可以按CSA的方式来表达,把冲突C放在开头,这种突出忧虑式的表述通常比较委婉曲折。
如果小缺老师想要突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那建议她可以把疑问Q放在开头,引出冲突C和背景S,然后给出回答A。
从小缺老师的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SCQA的四种变形,突出不同的点,从而取得了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样的变形方式,那就是:提问环节Q可以省略,其他环节可以调整。
回到我们的文章标题,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就运用了SCQA的变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大家有看出《一剪梅》用了SCQA的哪个变形吗?
答案是SCA标准式,省略了Q部分。
� S: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顾自地飘零;水,自顾自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 C:此情无计可消除(这种相思、这种闲愁,没有办法可以消除)
� Q:隐藏的问题Q,被省略了(具体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 A: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以上,就是SCQA结构化思维及它的四种变形,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思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