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除了和孩子处好关系,当然还要从小培养一些社交能力和技巧,才能应对以后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书是著名儿童心理发展学家默娜·R·舒尔写的。
社会能力,即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舒尔博士在书中分享了ICPS(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的方法,非常实用!
1. 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在社交中,教会孩子共情,理解他人的感受,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从语言入手,和孩子玩字词游戏。
首先教会孩子使用这些词汇: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
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比如可以玩看图游戏。
陪孩子看或者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图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心情如何?比如光头强,当他被熊欺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另外,在生活中可以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
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和孩子玩假装游戏。
在假装游戏里面,孩子不再是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努力去想象,别人在这个情况下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共情能力强的孩子,在交往中能将心比心,让别人更愿意与之交往。
2. 教会孩子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当孩子和他人发生矛盾,家长可以套用下面的解决步骤:
问题是什么?(你们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
感受如何?(你们俩的感受如何?分别是什么感觉?)
怎么办?(谁有办法让你们俩都高兴?)
先写出这些办法。
如果不管用,那么我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直到找到解决办法。
告诉孩子“这个”就叫作(分享)、(宽容)、(协调)......然后,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3. 教会孩子,考虑后果
仅仅有解决办法是不够的,孩子们要学会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
如果......可能会发生什么,帮助孩子想象各种可能的后果。
如果你看下来还是云里雾里,那可以好好看看这个打人案例:
孩子:鲍比打我。
家长:发生了什么事?他为什么打你?(家长想知道)
孩子:他就是打了我。
家长:你是说他无缘无故地打你?(鼓励孩子思考起因)
孩子:哦,是我先打他的,因为他不让我看他的书。
家长:当你打鲍比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孩子考虑他人感受)
孩子:生气。
家长:你知道他为什么不让你看他的书吗?(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观点)
孩子:不知道。
家长:你怎样才能知道?
孩子:我可以问他。
家长:那你去问他吧,看他肯不肯告诉你。(家长鼓励孩子搞清事实,发现问题)
后来:
孩子:他说我从来不让他看我的书。
家长:现在你知道他为什么不让你看他的书了,你能想想自己做什么或说什么他才会让你看他的书吗?(鼓励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我可以不再跟他玩儿。
家长:如果你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引导孩子思考后果)
孩子:他可能不愿再做我的朋友了。
家长:你想让他做你的朋友吗?
孩子:想。
家长:你能想个不同的做法,使他愿意继续做你的朋友吗?(鼓励孩子进一步思考)
孩子:我可以拿本书给她看。
家长:这是个不同的主意,你为什么不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