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高效能阅读》——为了创造价值而读书

你见过大海吗?被大海的波澜壮阔震撼过吗?

而此时此刻,空气中电波飞驰,我们周身围绕着大片大片的信息流。这是信息的海洋,我们都是信息海洋上的漂流者。

如今,流量和用户注意力,是商家争夺的主战场。

但对于个体来说,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眼花缭乱,就像身陷迷宫。

为了不迷路,我们需要一张地图指引,那便是读书。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是作者原尻淳一通读了百余册读书术书籍,并经过自身实践证实,将有效的内容和可以产生共鸣的点集合起来写成的。它贴近生活,简洁有效。从大大小小的各个方面提出读书的建议、技巧,全方位提升阅读能力和效率。


▲《高效能阅读》


这本书像是我们在阅读——这座庞大“博物馆”中的“导览手册”。

作者将要点整理为89个技巧,并根据主题分类成不同的章节。从低难度到高难度进阶,像打怪升级一样。

1-3章:培养读书习惯,激发动机提高读书粘性,打造读书环境。

4-7章:从初级到高级的读书技巧,及用于产出的个人数据库技巧。

作者原尻淳一,经济学硕士,在广告公司、大型唱片公司等从事过营销、企宣、咨询、培训讲师等工作,涉猎广泛。丰富的职业经历,让他更懂得了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为了产出而读书、为了获取优质信息而读书。


01 营造思考的主场

所谓思考的主场,即是你的专业领域,我们以它为依托来延展学习的触角、了解观点、看待事物、洞悉与其他领域的关联。

它是一根思考的主轴。有了这个轴,便有了着力点,去撬动其他方面的信息、洞见和思考,由此构建对世界的理解认识。

这个轴树立的过程可能很困难,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打磨,但却会使你受益匪浅。

“我知道你兴趣广泛、八面玲珑,但请下定决心锁定一个主题。”

行业和知识多种多样,细分领域更是多如牛毛。如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枝杈丰富。而时间精力有限,能在一个枝杈里面做到极致,已是难得。

不必担心在垂直领域深挖会影响自己看世界的广度,因为当你在深入思考、探索一件事的时候,是必然会牵扯到其他许多事的。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联结在一起的综合、有机的整体。

同时,身在不同的思考主场上,就像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虽然一路上的风景可能不尽相同,但是殊途同归。当你见识了足够广、吸收了足够多后,会发现这个世界的通用规则和底层逻辑大抵相似。

一个学者、一个小商贩、一个流水线工人、一个画家,他们的生活各不相同,但不妨碍他们能发现同样本质的东西,比如人性,比如工匠精神,等等。专业只是他们看世界的一副眼镜,但世界的结构不会因此改变。

如果没有自己思考的主场,而全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友情客串”的话,便容易零散。犹如一盘散沙,没有脉络,更不成体系。


▲张震


全能男神张震,在自己思考的主场发挥得炉火纯青,进而撬动了许多其他领域。

他通过演员这条主轴,向外延伸学习了很多东西。为了拍好相关的戏,他读史书、考取PADI潜水执照、学习围棋达到高水准、苦练八极拳拿到全国冠军、学会了近身剑术和埋地术等。让人钦佩不已。

投射到阅读中来,思考的主场便是垂直阅读,而延伸发散则靠水平阅读。垂直型阅读结合水平型阅读,让知识立体化。


02 打造自己的数据库

书是信息、知识、思想等的集合,是由作者的知识见解积累——即他的个人数据库结出的果实。

每个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数据库。把从外部世界接收的信息、知识按照自己的框架整理归纳,为己所用。

如果把产出比作烹饪,那么打造数据库便是储备自己的小粮仓,我们需要采购、清洗、搭配、存储自己的食材。

当然,数据库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书。

作者介绍了许多打造数据库的方法技巧,其中也借鉴了一些名人大师的做法。

比如:鹤见良行的三大数据库——读书卡、日记、照片。梅棹忠夫的知识生产技术——信息卡片化、信息群分组、整理后分拣排列。以及,将数据库云端化,巧用博客、Evernote等平台和工具。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是板坂元先生的头脑风暴读书法,用来突破思维枯竭受阻或生活乏味时的阻滞状态。即在两天内随机购买二十本左右各种不同的杂志,并一口气读完,通过不同领域各种各样的信息来密集地冲击自己,以此激发出“有意义的偶然”。


▲头脑风暴读书法


近年流行的“复盘”概念,就是以一小段时间为单位的个人数据库整理。

数据库不拘泥于特定的载体和形式。

比如写日记是一种数据库,那拍照也是一样,写歌也是一样。它们都可以记录每个阶段的你,你的所见所闻、心情、思想。

黄舒骏老师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对年轻一辈的歌手说,想写什么题材赶紧写,过了那个年龄感受就不一样了。比如爱情,懵懵懂懂的时候会很想写,等到真的懂了就不想写了。还好,有些东西被以前的自己记录下来了。

这便是他的数据库。


03 转变观念,从投入的读书转变为创造价值的产出型读书

知道到做到,做到再到总结方法论产出,产出再到传播并帮助别人做到,每一步都是一个跨越。也是从菜鸟到专家的蜕变过程。产出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而读书是服务产出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会读书,更要会产出。

产出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和“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授别人”同理。

拿读书来说,只读,和读完了再写些读书笔记,感受和收获是不一样的,甚至理解深度也会不一样。无需多言,一试便知。

我就经常发现,读完了再向别人复述或写下来的时候,有些地方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明了。

产出可以创造价值。

许多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善于总结方法论,最终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便是价值所在。

我们特别要注意区分投入和产出,信息和知识。即便某个人在某一方面懂的很多,但如若停留在投入层面,那么对于创造价值来说意义不大。大量收集信息的意义,在于洞察提炼其底部的规律,然后运用规律创造新领域,也可进一步将它与商业联系起来。

罗振宇老师便是一个通过产出创造价值的典范。早期,他大量读书,理解吸收后再凝练地讲给观众。通过这种方式,他创造了自己的知识付费领域。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扩展,创造了很可观的价值。


▲罗振宇


彼得·德鲁克说,预测未来的最佳方法是自己塑造未来。

古代先贤留下了无数科技、文化、艺术的智慧结晶,我们现在享受的成果正是他们创造的未来。

无论是著书立说,还是创作其他的产品。产出,创造价值,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

原创很珍贵,它有很大的威力,有的时候甚至超乎你自己的想象。

我们也要敢于积极地建立自己的体系,塑造自己时代的未来。

《高效能阅读》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读书技巧,同时也传达了新的阅读思想。

在这个信息如洪水一般泛滥的时代,旧有的只关注投入的读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为了产出而快速阅读、为了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而阅读。

叔本华说:“读书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会在无意识中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的思考。”

所以应当注意,无论是阅读,还是产出,都该是主动的过程,伴随着观察、思考、实践、交流。

让我们多维度地看待阅读这件事。

我们为了提升自我、打破思维而读书,为了和这个世界交互而读书,更要为了构建自己的体系、为了创造价值而读书。

把阅读当做技能、工具,更要把它当做朋友。

- End -


「本文由 @粥粥Laraine 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微信公众号:氧兮」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高效能阅读》——为了创造价值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