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破掉荒谬的观念

一个孩子总是迟到,我想一定有原因所在。晚自习间来到学校,走到教室门口发现这个孩子并不在座位上,询问其他学生才知道,她去数学老师那里问问题去了。我就在教室里一边等她一边随手翻翻其他孩子们的作业。看到了一种现象,刚开学时的作业情况还是很好,可是某一天开始之后,作业的质量和数量就变得糟糕起来。其实如果家长和老师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学生就不一定会就此下滑。

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学生从数学老师办公室回来了,见到我之后非常高兴。因为我今天下午已经和她约好要谈一谈迟到的问题。虽然夜间下着小雨,虽然我没有晚自习,我对学生的言语是说到做到。

谈话从她写的那篇反思开始,我并没有责怪学生,只是想了解她的过去成长史到底与迟到有什么关系。了解到她小学的经历、初中的叛逆,我大脑飞快的旋转,想从这些经历中推测中与迟到的一丝联系。她还讲到父母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等等,突然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初中一段时间相信学习没有什么多大的用处,人要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着我询问了孩子的日常作息,她告诉我每天晚上会用1个半小时的时间用手机看新闻了解世界。我问为什么要看新闻和公众号?学生告诉说因为不想被时代淘汰,并说了因为家庭的原因,自己必须用好手机来与这个快速的世界保持同频。我就这个问题给出了建议,批判了碎片化阅读的危害,以及纸质书籍阅读的系统性和思想性。让她回忆一下,看过那么多的公众号,到底有多少思想留在了头脑之中?后面还讲了许多。在谈话中,这个孩子会先说一句凝练的箴言来为自己的行为或者生活做一个整体的指导。从观念论上来看,孩子头脑中充满了大量支离破碎断章取义的箴言来作为生活的指导,这无疑是碎片化阅读的危害。比如,这个孩子告诉我,在早自习时一个人不敢大声,因为周围没有人出声的诵读。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很明显,作为15岁的孩子,是无法彻底理解道家思想的,更谈不上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深度剖析了。我听完她对于这句箴言也就是头脑中这条观念的理解之后,我询问她:“请问做一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就可以成为秀于林了吗?人与人的差异算是木秀于林吗?”我接着问:“你愿意随波逐流吗?”孩子告诉我:“为了避免尴尬,我只能随波逐流。”“那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问。学生回答:“我觉得要对父母负责,要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嗯,很好。如果周围的人都做着让父母伤心的事情,你还随波逐流吗?”孩子沉默了。“可是我在小事情上还是要与别人步调一致呀,做事情过于个性,岂不是太特别了吗?”学生接着问我。

“如果你读过那些伟大的人物,你就会在内心中拥有无比的力量,你不再害怕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我可以在任何我想驻足思考的地方驻足许久,因为苏格拉底这样做过;我可以在繁星满空的夜晚仰望群星而思索善恶,因为康德这样做过;我可以一股热情追求实在的善,因为斯宾诺莎这样做过;我可以为任何一个求助的学生付出极大的努力,因为孔子这样做过;我可以在自己一念存有恶意时立下功夫,因为王阳明这样做过。阅读让我们脱离限制眼界的环境,让我们把目光从周围的拥挤和狭隘中撤出来,投向广阔和浩瀚之中。阅读会给你活出自我的力量。”

后面我答应借给她一本罗素的《人生幸福之路》,希望她开始纸质阅读旅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帮助孩子破掉荒谬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