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的教育出发

      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道上,静心的品读《内在动机》一书。它如明亮的镜子一般,透过其一言一语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与感悟。

一、幸福的教育是自主而不是控制

      《内在动机》这本书阐述要发挥人的内在动机,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激发人的自主性,也就是人们凭借自己的意志做事,并且是带着兴趣和决心沉浸在做事的过程中。而与之效果截然相反的是控制,人们若在被控制的压力下行事,其行为并能真正的表达自我,而是屈去顺从而选择完成某项任务。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不良的或令人失望的结果可能就会随着发生。

      作为一线教育者,从《内在动机》这本书中,我开始回放自己教育实践的点滴,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班级管理策略。例如,为了训练学生朗读,丰富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利用班级公众号开展“朗读者”活动。在班级群以招募抢名额的形式,号召学生积极参与。起初学生热情膨胀,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诗歌朗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这一切缘于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加之招募抢名额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积极之花才得以竞相开放。

    但随着前面几期的开展后,我的小心思开始操作(控制)起来了,我要利用好每一个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平台的搭建不是为部分学生服务的,我在意借助每一个小小的平台转化班上的后进生。于是,我开始在招募令上加上一句:已经抢过名额展示过的同学,老师建议你把机会留给别人。

      抢过名额的同学都是班上学习习惯好,比较有自觉性的学生。他们恨不得每一次都抢到名额得到展示,可是师命难违,总得给其他同学展示。在这样的操作下,还没有得到展示的就是班上的后进生了,招募令发出来他们却没有抢,其他想抢的又不能抢。我开始私聊一位后进生家长,告知一定要抓住每一个可以改变孩子的机会,家长也许是出自不好拒绝老师的“苦苦央求”,勉为其难的在群里抢了名额。结果呢?这种不是自愿选择,不是依着兴趣做的事情,结果是很不理想的。

    如果在开展班级“朗读者”活动之前,我有幸拜读《内在动机》这本书的话,我一定不会以这样的形式去控制某些学生的表现,去要求某些学生按我的要求表现。因为幸福的教育是发挥学生内在动机,激发学生自主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外部的控制,施加压力,挫其潜力。

    二、幸福的教育是要有界限

      我们倡导学生自主,但却不是可理解成自主就是放任。我们所要坚守的自主是有界限的自主,不是放任自留。例如,班级“朗读者”活动的开展,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诗歌,自主呈现形式,但在此之前,我是有与学生交代好,选择的诗歌要正能量,这是底线,是这个活动最基本的界限,这条界限不是在于控制学生的发挥,而是起到正确价值观引导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毫无界限的教育屡屡发生。因怕孩子耽误学习,家长包揽全部家务;因怕孩子学习的特长不如别人多,盲目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如此家长,如此没有界限,看是爱孩子,其实是在毁掉我们的孩子。因为教育不是培养巨婴,不是攀比,不是盲目的,它是有“度”、有“界限”的。

    教育最终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独立人格的人。幸福的教育需要在有“度”、有“界限”的空间里,大胆放手让我们的孩子自由翱翔,去实现心灵的自由,自主掌控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幸福的教育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