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智慧(一)——读《爱的艺术》有感

图片发自App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过程,爱也不例外。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艾里希·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爱是一门学问。

    从“爱(愛)”字的造字特点来看,“愛”由“爪”,“秃宝盖”,“心”,“友”四部分组成。爱,就是要抓住“朋友”的“心”!然而,这个“朋友”的“心”是被“冖 ”所“覆盖”和“掩饰”了的,而要真正做到能够抓住这个“朋友”的“心”,就要让这个“朋友”对你“敞开心扉”,你就必须“以心交心”。让他(她)了解你对他(她)的“关怀”,“关心”,“体贴”,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细心”,“无微不至”,你就必须“倾心投入”,“倾情付出”!

    英文中的爱“Love”拆分来看,“L”代表“listen”,是倾听的意思。爱就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o”代表“overlook”,“宽恕”的意思,就是宽恕对方的缺点与错误,并找出对方优点与长处。“V”代表voice,“声音”的意思,爱就是要经常做到真诚的鼓励,悦耳的赞美。“E”代表“effort”,“努力”的意思,爱需要不断地努力,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灌溉属于爱的良田。“万物皆通”,中西方“爱”的意义也是相通的。

    或许有人说,爱不就是一种本能的发自内心的感情吗?弗洛姆告诉我们,“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桩判断,一个承诺。”

    就像母亲爱孩子,婴孩时期的爱是无条件付出的,真实温暖、和谐安全的,这时候的爱,大多属溺爱型,完全遵循婴儿的喜好,施以爱的行为,如抚摸、微笑、安慰、细心照顾等,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学会了语言表达,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会有一些小情绪,犯一些小错误,若是再如此溺爱,长此以往,肯定会让孩子产生被纵容娇惯之感,一旦养成习惯,再想改正,就有难度了。古往今来,娇子如杀子的例子举不胜举。

    但也有另一种极端,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就是作为母亲,时时处处对孩子严格要求,想把孩子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这也是不现实,不科学的。震惊全国的北大学生吴谢宇杀母案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每次看到这个案例,就会感到一种彻骨通心的痛,无以言说的寒。因为在所有熟识他的人看来,他都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高智商的学霸,性格开朗,自律性强,彬彬有礼,可最终竟做出了那么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事情。母亲爱孩子胜过自己的生命,却惨遭儿子杀害,这份沉甸甸的母爱,不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吗?作为母亲,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

    爱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对待,用心体会,让爱智慧。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爱智慧(一)——读《爱的艺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