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格局认知 平凡人的不平凡
成功的偶然和必然 思维方式
超越自我 管理的反求诸己
共计4013字|建议阅读6分钟
通常说个人的格局和思维方式决定了成就的大小,我们观察身边的人也可以发现,那些真正站在上层的人物,往往有着异于常人的思维。
反之,即使暂时因为时运、环境等客观因素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最终也都会慢慢淡去,或者是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时代在快速地变化,而改变的是具体的事情,可是不变的确实不断迭代自己,保持时刻对接新时代的思维。
细心观察身边的人,我们都会发现各种争执、意见不统一、身份地位,多是体现了他们的认知水平。这也是我们去理解,“为什么在工作上比对方更专业,但却没有他提升那么快”,“明明自己认识的人,本来就是默默无名,最后却有了自己的事业”,“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人总是可以有独特的视角,而自己却从来没想到过”。
对于身边不起眼的人的崛起,对于自身的努力而没有结果的乏力,如果能够认识到认知思维的重要性,那么也就会更清楚地知道,人与人的差异关键就在于认知差异,俗话说“想的不一样”。
在我认识的人中,X君绝对算是典型,通过与他的交流,也更加加深我对这个差异的认识。每次接触X君,他给人的感觉,绝对是站在人群中不起眼的那种。平时在行业内,虽然经常听到他的名声,但要不是别人介绍,确实是认不出他。
和80年代的成功人士相似,X君也是在行业深耕了二十余载,从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最开始的时候,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整个建筑行业市场蓬勃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运,在这种国家政策引导下,各个行业都焕发出点石成金的机会,X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接触了建筑装饰行业。
听他同时代的前辈说,最开始的时候,X君也只是很普通的一名工人师傅,那时候每天也是跟着老师傅奔跑在各个工地,也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有过迷茫有过伤痛想过放弃,但在身边很多人不断离开,或者每天消极过活的时候,他就凭着点不怕吃苦、不懂就学习的信念坚持了下来。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点积累,让他从一清二白,变成现在过亿的身价。
现在普遍一谈到成功人士,铺天盖地的消息多是对他们的神化和套路化,总认为成功必然是他们惊天动地的转变和机缘巧合,并且会给他们赋予很多常人没有的轶事。其实,很多人感觉这都是老掉牙的桥段,但有时候成功又却是如此,在于对于美好信念的坚持和践行。
当然,成功也并不是说没有道理,有的话也就是能够坚持把一件正确的事情做到最好。
第一次见到X君,就是在某个项目上,经过介绍彼此才算认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也会经常接触到不同的老板,也有的同样是与X君一样,和我们是战略合作关系的老板。但接触了X君,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之所以他可以领先于其他老板,有的甚至几倍于其他人的产值,和他的个人的认知观念有决定性的关系。
因为和不同的合作者共处过,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我会对他们之间的差异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当别的和合作者现场负责人,一直在和甲方部门人员不断争吵的时候,X君的团队总会以沟通的方式进行交流。
在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当别人在急着推脱责任的时候,而他们却总是先以把事情解决再说。
在其他人过程中管理无章法、瞎指挥的情况下,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他们不同工种组长在安排分配。
在初次的见面中,我就发现不同于其他合作者,为了丁点利益在那争得面红耳赤,成总却是谈起了他的企业经营理念,以及他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而这些也正是贯穿在他的管理过程中的。
在后续的几次接触中,我们对于行业的发展,以及团队的管理交流了很多:
1.在人才问题上
目前行业发展放缓,很多企业也在思考自身的发展增长点,在我们的行业内普遍都是追求以现金流为根本,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动。很多人因此强调开源节流,控制自身的成本,当然也包括对于人员成本的控制,因此很多人对项目管理团队进行缩减。最近几年下来,我们会明显发现团队管理梯队断层,没有真正可以担起重任的人,甚至某些位置出现了无人可用的现象。
当我和X君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到管理中人才的培养孵化的重要性,发展的根本还在于人所提供的。
因此,不分缘由地对人员进行稀释,无异于挥刀自宫,不仅会导致人才的流失,也会阻碍内部人员的流动性。虽然,短期来看会降低企业的直接成本,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就像最近出现的显著问题,有能力的人找不到,在身边的又都是缺乏责任心,或者是那些久居不动的老员工。由于一线人员的缺失,以及没有新鲜血液的及时供应,从而导致项目质量和安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这些真正的根源就在于人的问题。
所以,X君说“控制成本从来不是无端地削减人员,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并且建立起人才的梯队培养机制,这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同时,他还谈到要抓住人员的属地化管理,由于项目的特性。决定了人员经常会奔波在外地,长此以往对于员工的心理必然造成影响,特别是在成立家庭阶段往往出现员工出走的问题。因此,他说要尽可能找到项目地的人员参与,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员往返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对于员工的幸福度上得到提升。
当然,并不是说招到人员就放任自流了,不然员工感受不到在组织内的提升,也同样会选择离开。因此接下来X君又谈到了团队的文化建设,和在团队的管理问题。
2.在管理机制上
和大多数老板不同,X君投资了几所技术学校,这在很多人可能感觉不可思议,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想到其投资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人才的培养,他一边和学校建立投资的关系,同时也在促成学校和项目实际的结合。
通过对于学校的投资,从而保证为自己企业注入能量,并且对于项目上需要提升的人员,提供了学习的通道和平台,实现了走出去和走进来的共赢模式。
当别人还在纠结人工成本的时候,先驱者早就开始了底层组织的建设,可想而知当大风起来,无根之末必然随风而散,但那些深根盘踞的当然岿然不动。
另外,我和他说到现在普遍人责任心不足的问题,他告诉我“当对于一件事情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没办法的时候,就要反求诸己”,也就是说有时候要避免自己的盲点象限,看看是不是自身的规则和制度有问题。
现在企业常常做的就是,起初给员工的饼画的很大,一开始每个人很受鼓舞,但热情褪去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员工能够知道大饼,还要告诉他们怎样才可以吃到饼,要让他们看到接近的实实在在的感觉。所以,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
在具体的执行上面,就需要加强和员工的交流。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最近跑的比较少,好多人员都不认识了,下面看来我要多跑跑”。从话里可以听出,要建立和员工之间的情感账户,就需要更多地进行交流。在谈到管理,很多人的认知就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别人都要听从自己的安排。
但在现在越来越强调员工情感的环境中,对领导唯命是从的关系不复存在,因此当你发现员工和你的关系紧张的时候,要反思过程中是否在对方的情感账户中投入了。
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知道员工的想法和情绪,才可以了解员工的职业规划和设想,从而你在人才的培养上面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让员工成才帮员工成才是团队发展的关键。
同时,通过交流也可以了解到员工的类型,自然型难燃型还是非燃型,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与对应的激励措施。
3.在劳务的问题上
当下行业面对着劳动力资源减少,后续资源水平不足的问题,我问道如何看待目前市场劳务成本上涨的问题,他说道“这是客观因素,我们需要加强新工艺改良、新技术的创新,以及新工具的使用”。
在市场的博弈过程中,很多人看到的是杠杆的一端受到冲击,于是拼命地在另一端用力,就像削减控制材料的成本,最终却来整个项目的质量出问题。
而跳出原本的成本结构,采用提升侧端的替代技术来改善平衡,以此实现杠杆解而不是症状解,而这比直接对成本其他部分进行干预改动更关键。
因此,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他们的团队不断第尝试新技术、新工艺,有时候可能存在亏本的问题,也去争取新型项目的实践。在那个过程中,确实很多同行唱衰他的发展,时至今日,那些高精端、复杂的项目基本上都会有他合作。
4.在行业发展问题上
科技的进步势必会逐渐辐射各行各业,而每次的科技浪潮也是对于各行业的重新洗牌,从而让不同领域此起彼伏、生态发展。
那么,每次能够屹立于浪潮之巅的,必然是那些能够实现新技术和原有产业相结合,并且实实在在改善了劳动力和劳动关系,创造了超越以往更大价值的企业。
当我问到如何看待互联网化对于传统行业的影响,他提到目前在尝试打造自己的劳务大数据平台,通过前期的属地化深耕和积累,实现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同时,与领域内的互联网企业寻求协商,一方提供实体的资源,另一方提供技术的支持,从而保证随时的嫁接和联姻关系。
在互联网的风口下,很多企业动不动就要打造自己的平台,再从上而下地进行营销。而却忽略了,不说当下很多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更何况平台来自于对于原有某个产业的不断精进和深度挖掘,以此通过单点的突破,做到足够强足够大,从而建立起自己无可替代的品牌地位,最终实现多元化的平台化发展。
因此,当听到他说到致力于打造装饰行业的劳务平台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很惊讶,一方面他从业近30年所积累的资源,接下来关键就是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技术的嫁接。另一方面,对于行业的深度认识和前瞻性的思维,我想做什么都有可能。
聊天之余,除了从聊天中学习到的知识外,更多的是对于他个人的兴趣,普普通通的人竟然可以从零开始,逐渐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且通过自己的能力,始终让自己保持着对未来敏锐的触角,以及自我快速地捕捉迭代。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认知思维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这就相当于搭载了成功的加速器,让你可以领跑在行业前端。
在这里,思维并不是具体的一个或几个,也并不是说掌握了,就不再可以不再进行改变,而是可以时刻让你拥有上帝之眼,看到那些看不到的,抓住并且能够做成。
虽然说在同样的恒量条件下,思维方式决定着事情的高度,但是在增加的时间维度下,即使是思维和认知,也需要不断进行精进,这样才可以尽量避免自我诅咒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