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今天学习了第六课《如何观察行为洞悉对方的需要?》。
妈妈想要我结婚生子买房子,那你背后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呢?
我猜应该是:
你想让我有安全感。
你想要对我表达关心,工作上的事情,你操不上心,也就这一件事,所以你就用这个方式来诉说。
还有就是妈妈活了半辈子了,有些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想要告诉我。
我的真正需求呢?
我想要变得更安全,更稳定,更向上。
我想要妈妈放心,妈妈说的这三件事,我也在努力推进中。
我想要了解妈妈的一切。
双方的需求是一致的,都是想让我安全稳定。
但每次在表达层面上,是不是都用错了言语,也用错了表情。
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
妈妈,我们一起去学习接纳和关心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把脾气发出来。
然后我们再拿出精力去关注对方的需要。
与时间做朋友
返场:(学习冰千里《那个“打卡”30天的人,后来崩溃了》文章笔记)
其实我有一个需要,妈妈一直没有get到,妈妈总是问我:你为啥老抓着过去不放?人要往前看。
我也曾这样劝自己:过去都过去了,何必拿出来让自己难受,何必用那些不堪的往事恶心自己,恶心父母呢?
我为何要不断地学习,武装自己,来掌控不确定感,哪怕冒着每天打卡写文章的焦虑?
因为曾经我体验过那些危险,而且在那时候,往往是不可控的。
我的工作每天坐火车来回穿梭可可西里无人区、羌塘草原,经常观察藏羚羊,那些藏羚羊是笨蛋吗?它们安心吃草不就得了,干嘛搞得自己神经兮兮的?
因为它们被雪豹、狼吃掉过,那时它们一点办法没有,就是一堆等待宰割的肉,完完全全失去了控制。
所以它们的后代,进化出来了敏锐的警觉系统和快速奔跑的能力。
我也一样,只不过程度和方式不同。
我被羞辱过、被嫌弃过、被暴力对待过、被不公平伤害过,那时的我很害怕、很无力、很绝望,就像藏羚羊,很失控。
我很难让我的心安住在当下,我焦虑,一边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够好,一边又充满了希望感。
而这一切来源的答案是我过往的经历和我过往经历的体验。
人不反思过去,就是一种麻木。
因此,我需要理解我的过去。
我要理解小时候的自己,我要看见那个小男孩,他就是我。
我真能理解那个孩子吗?
当时他是怎样的心情?他有多悲伤我能感受到吗?他的无助与绝望我愿意去懂吗?愿意拥抱他么?
这个过程需要莫大的勇气、需要不断地探索、需要我的感性。
如果真的可以当做什么也没发生,那我的担忧从何而来,我又为何如此不安?
我有时对身边的同事感叹,真羡慕你啊,天天打游戏,追剧,刷抖音快手,他们的心是宁静的,而我这些事干多了,我就难受,只有看书学习才能平静下来。
停止了奔跑,我会感到空虚、孤独、抑郁。
只有继续奔跑,毕竟奔跑的过程心存希望。
我究竟为何奔跑,我内在的孩子在怕什么?
只要我真正理解了过去的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就会降低,我也会越自由。
那时候,停下来就不再自责,不能活在当下也不愧疚,我奔跑也不是为了规避危险,而就只是享受奔跑的过程。
昨天学习李拓老师课的笔记和思考
01镜子里的自我。
我们把来自外界的反馈都比喻成镜子
镜子里的我同样也揭示了我们人的两个小特点。
a紧张
自己心里边想的挺好,结果一到开始沟通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很多话说不出来。
我们说为什么有这种紧张?
a1
是因为你太在意镜子里的我。
a2谨慎
有一部分人活得非常谨慎,谨言慎行,其实沟通并不是一件特别大不了的事情,大家没有必要想这么多。
沟通总比不沟通要强,起码也知道你自己差在哪。
别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在意你。
a3目的性太强
我上次找领导,调工作,出去一起吃饭,我跟个傻子一样坐那,不知道咋说,满脑子光想调工作的事,全是同事和领导之间的聊天。
b 多样性
哪都有镜子,你的家里面有镜子,你的公司里边有镜子,你的学校里边有镜子,你在什么地方都会照,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敬重自我的另外一个特质,就是多样性。
b1我就是有点单一性
我希望大家不是这样的人,当他们在掌握了一些沟通有关系的法则之后,他们就去哪都使用这一招,见什么人都这么去说话,见什么都这么去说话,其实这个是跟我们人是社会性动物,这句话是有一点点偏差的。
b2*
所以在沟通当中,咱就卸下所谓的知行合一的包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状态,那是境界,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标准,他也缺少操作性,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件事本身沟通能力的一个良好表现,他并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反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的一种能力。。
02精通自我
在我们遭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的控制点会出现,你是怎么处理的
我们大概会有两种策略去调整自己的控制点,
a
内部控制点,这叫内控型的人,内控型的人比较能够容易去主宰自己的生活,获得比较高一点的成绩,而且这些人也特别的富含创造性。
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他们也倾向于更乐观
b外部控制点
外部的控制点,他强调在哪?在沟通当中的一种接受。
它跟内部控制点不一样,内部控制点在沟通当中更倾向于去改变。一个是改变,一个是接受。
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外部控制,这都叫策略。它并不一定在真实上损失大家的人格。
是什么决定了人在沟通当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里边有两个效应。
A焦点效应。
我们人往往是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去解释一切,在沟通当中就是以自我为出发点。然后呢我们还特别容易,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这就焦点效应。
B透明度错觉
本身你的情绪通过沟通已经表达出来了,或者通过你的整个的肢体语言状态都表达出来,但是自己还没反应。
有一句话讲叫喜怒、不形于色,这就是一个低透明度的人。
焦点效应是我们把自己看作沟通当中的中心,什么叫透明度错觉?我们往往低估别人对我们说话这种伤害或者达到效果的程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03你既然是愿意去沟通这一方的人,你要做好有一部分让步的准备,这样谈判才能进行的下去。让步和平衡彼此之间的需求本身就是沟通里边非常重要的结果。
第1回合谈判分回合,第1回合你让的多一点,对方得的多一点,
第2回合我们再想办法把局势扭过来,是要通过大家自己的努力,它是一个原理,是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诉求,那人都是这样,今天你补偿我,明天我补偿你
04跟拒绝沟通的人怎么沟通?
你看看拒绝沟通的人平常跟什么东西沟通,不行,就去学人家是怎么做的?
当然这个前提是他对你非常重要的前提,你愿意牺牲一部分以自我为中心
这个点还是在于沟通的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你到他之间有这么一道沟,你起码应该把你要做的这个努力,你起码去尝试了。你起码去这么做了,那往后的回合当中你是不是想通过沟通去改变它?那自然有后面的道理和后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