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感思行 学会写作之素材从哪里来

同学们,今天我们回顾一下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讲到了,只有作家的文章才有读者吗?

不,你就是你最好的读者。

那今天我们讲一下学会写作之写作的素材从哪里来?

好,这节课大概10分钟,大家可以和我互动。

学写作的第一步就是积累素材,有句话叫“读写不分家”。多读书,注意日常的积累,可以帮助写作者积累写作素材,一旦肚里有货,就不会出现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了。

没有什么可写的,这是初学者遇到的难题。

两年前我在参加了无戒发起的21天日更训练营,当时想,21天不长,每天写几十个字还是可以的。

可当我真正去写的时候,就不是几十个字的问题了。

首先不知道写什么,其次,看到别的学员动则一两千字的文章,压力山大,于是就悄悄地闪到一边自娱自乐去了。也是从那时起,对自己有了一个定论,我是写不出来什么的。

真的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年过去了,写了二十多万字,每天复盘输出一两千字,日更也已经50多天了。

我有的写了。

毫无疑问,这是两年多积累的结果。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我结合书本把我的经验承现给同学们,教学相长的同时也把它当作一次复盘,好不好。

今天先讲一下,积累素材的第一步,感受法。

一:感受法。

人体的感知有六个方面,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也是通过亲身感受积累素材的六个角度。

1:看。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积累素材。

我们常说某人写作有画面感,好像作者描绘的场景就在眼前,这种超写时的感觉其实得益于写作者借助眼睛的细微观察。

眼睛要像一架照相机,把当时看到的情景都拍下来,印在脑子里,注意不是只记住某个元素,而是把所有细节全部照下来。

因为只有你可以完整的还原画面,别人才能有画面感,也才能设身处地的体会到你当时的心境。

二:耳。

通过听觉主要收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周遭环境的声音,通过感知某种信息,实现更细致的观察。二是因为某种声音产生某种感受,从而有感而发。

三:鼻、舌。

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鼻子用来闻气味,舌头用来品尝味道。

鼻、舌可以帮我们找到更多写作素材,因为气味和味道很多时候是直通内心感受的。

很多人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片子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他不同于一般的美食纪录片,虽然他也是从食物入手,但他从食物写到人,从人写到家乡和故土,从故土写到感情,最后的落脚点在人与食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上。

四:身、意。

身意强调由感知到想法的所有过程。靠身体感知,靠意念关照产生一些可以用于写作的素材。这是积累资料的高级形态,因为知觉和思考更加接近文章最终呈现的形态。

具体怎么做呢?

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倾诉法,通过即时快速的倾诉,记录下情感,可以想到一点写一点。这样积累无数的碎片,渐渐就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内容,而这些碎片就是写作的第一手的素材。

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以上4个步骤是积累素材的感受法。“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写作也是一样,看起来平地起高楼,洋洋撒撒写出大篇的文字,其实都益于写作者日常的积累。

好了,今天先讲素材积累的第一步,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水到渠成,所以还是那句老话:

你一定要努力,但不必太着急!

好,同学们,下课,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感思行 学会写作之素材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