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壮志

        昨天打开电脑,翻到了二零一八年收录的《毛泽东诗词》,今天重新拜读,感慨颇多。第一次接触《毛泽东诗词》是二零一三年。当时在无锡市图书馆里看书,偶尔翻得,拜读了几篇后,便爱不释卷了。后来在网络上下载了电子版本,一直收在电脑里,闲来无事也会翻翻。读过毛泽东的诗词后,给我的感觉是主席的诗词意境磅礴大气。如谈古论今的《沁园春•雪》中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信口拈来,就连成吉思汗也被主席说的只会射大雕。再比如《七律•长征》中五岭变细浪,乌蒙山变泥丸,跨万水千山如等闲。还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就不一一赘述了。下面看看主席的这首《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俗话说:“开卷有益”。今天重读《咏蛙》,对主席的诗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咏蛙》这首诗让我感慨于作者的高瞻远瞩和霸气侧漏的王者形象。“独坐池塘如虎踞”一句中的“独”字用的好啊!精辟,一只小小的青蛙独自坐在那,被作者描述的高于虎狼,强于豺豹。读到这里,我的感觉是:它独坐在那里就像神兽麒麟一样霸道,藐视世间万兽,虽未张牙舞爪,但却目空一切,如王者一般眯着眼睛在绿荫下一边休养精神,一边傲视天地。休养是等待时机,这预示着作者自己将来要做惊天伟地大事的“前奏”。给人一种居高临下地无形威压。下面两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在等待“春来”的时机,“开口”是惊天伟事。我不开口谁敢开口,谁能开口。体现了作者超强的自信和霸气。是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戊戌变法”最终以“六君子”被杀,皇帝被“囚禁”而以失败告终,也救不了中国。

        《咏蛙》一诗作于1910年。此时的毛泽东只有十七岁,能写出这样的诗,可见其胸中抱负何等之大。十七岁,花一样的年纪,却有这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想法。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清王朝苟延残喘的最后两年,是最为黑暗的时期。此刻,中国这头雄狮正在苦苦的挣扎,人民在水深火热中麻木、彷徨,看不到希望和未来。真正的有识之士已经在默默的奋斗、付出,在苦苦思索中寻找出路。十七岁的毛泽东也是他们的一员。

        春天即将来临,这个如虎踞般的十七岁少年在等待着“惊雷炸响”的时刻。因为至暗时刻的前夕,便是黎明冲起的“前奏”。人心已然觉醒,一个新的改天换地的时代将在这个少年的引领下终成燎原之势蔓延、蔓延……。

年轻时的毛泽东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毛泽东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