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悲剧也好,喜剧也罢,只是人生的某个阶段的经历

美丽数语


初次了解到《人生》这本书,是在读完路遥的《平凡的岁月》之后,因为是描述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乡爱情,我并没有拜读,现在想来,当时的我是多么的肤浅。

后来,我初次阅读的时候,对里面的描述的爱情愤愤不平。当再次阅读的时候,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题,不论最后的结局怎样,还是应该客观的面对这个问题。

01

《人生》是发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描述了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农村,再从农村回到城市,最后迫不得已又回到农村的事情,在农村失业的低谷时期认识了巧珍,并且相互爱恋。加林再次回到城市后,与亚萍相互爱恋,抛弃了巧珍,最后丢失工作,回到了农村,变得一无所有。

这个悲情故事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其实,我们能体会到高加林的悲情遭遇,在人生的选择,我们都面临过同样的问题,只是处理的方式有所不同。

路遥在他的小说《人生》里开篇是这样说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这句话我不否认,当然也不认同。路遥所刻画的高加林是心高气傲的代表,他一心想要脱离农民,成为城市的一员。从最初的民办教师被人顶替,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人生的低谷中,遇到了倾慕他的巧珍,虽然巧珍不认识字,但加林依然接受了巧珍,享受到巧珍所带来的温暖。加林走后门,进入了城市,成为了城市一员,遇到了自己的女同学亚萍,经过亚萍的追求,加林却考虑巧珍不适合现在的自己,毅然的放弃了巧珍。

02

当今社会这样的爱情故事比比皆是,一个男人为了追求自己事业的成功,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迎娶了小三,事业达到人生的高潮,以喜剧的方式结尾;也有的人最后的结局如小说里的高加林一样,是悲剧结尾。不论,是喜剧也好,还是悲剧也罢。只是一个选择,人生的选择很多,一个选择的失败不能代表你人生的失败。而小说的作者路遥确刻画了一个悲剧的故事,在于他自己的经历。

路遥出生在陕北的农民家庭,他的婚姻如他的作品一样凄美,初恋是一位北京的知青,心爱的姑娘去当了信箱工人,离开了陕北。林红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了路遥,第二个月寄回一条宝城牌纸烟,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地有一个月一封信减少到三个月一封,到后来一年也不通信,此时对路遥的感情损伤很大。

后来,路遥的工作被隔离审查,停止了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职位。就在隔离审查的当天,一封来自内蒙古要与路遥断交的信刺痛了他的心。工作丢了,爱情没了,回山沟沟当了民办教师,物质上的穷苦,精神上的孤独充斥着路遥。

后来认识了林达,路遥对于爱情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最终与林达结为伴侣,可惜的是在路遥离世的三个月前签署了离婚协议。

路遥的爱情是悲剧的,是作品《人生》从另一方面刻画出来爱情也是悲剧的。

03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同情巧珍的遭遇,同情克南,对于加林,亚萍特别的憎恨,这只是站在爱情的道德点上,而人生也许就是要不完美才能体现出爱情的价值。也许在爱情里,加林是做的不对,他在满足自己的私欲的同时,伤害了别人,但他憧憬的爱情与梦想的追求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人生不就是一个个十字路口吗?你的选择,铸就了你以后的结果。结果不理想,就勇敢的面对罢了。假设一下,加林工作没丢,与亚萍结婚,就会幸福吗?我觉得不然,人生几十年,你的一个错误选择难道注定你以后就放弃人生。难道暂时的胜利,以后就停滞不前。人生终有低谷,有起起落落,你要相信努力过了,汗水与泪水都不会付之东流。

路遥的《人生》揭示了他的爱情观是不错的,但我不能认同,爱情的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小说里德顺爷爷对加林说的话是很诚恳的,如果加林认同他的话,最后也会有局限性,他不会走出农村的,更不能谈理想。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一次选择的过程,选择不同,人生的路就不同,无论如何选择,只要发自内心的选择,就不存在对与错,因为每一段路都有它的意义。

无论你选择踏实,还是选择折腾,人生的经历都会给我们上重要的一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悲剧也好,喜剧也罢,只是人生的某个阶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