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管理者能达到80分”|《可复制的领导力》

说到管理,我们会想到什么呢?

有人说会说,管理不就是:制订计划,督促实施,阶段总结等等,以完成工作任务。没错以上都是,但,还不全面。樊登老师把管理精准地总结为:管人和理事。以上都属于理事那一拨,还差了一部分:管人。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团队)来完成工作任务。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塑造员工的行为。

听到管人,很多人退缩了,认为管理似乎是某些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不是随便能学会的。其实,并非如此。

我非常认同樊登老师在本书中所推崇的西方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由一个个工具组成,可以进行标准化,普通人通过训练也可以轻松拥有,“80%的管理者能达到80分”。

一、领导力的四重修炼

1、建立信任

当你还是一个普通员工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赢得领导信任;与同事友好相处,赢得同事的喜爱;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肯定。增进与大家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个人工作环境,才能获得升迁的机会。

2、建立团队

这个阶段,团队管理者的角色开始显现。工作需要尽可能通过员工完成。

初为管理者,我想很多人,都有过“两败俱伤”的感受:对员工工作不满意,认为必须亲自上手,好像整个团队的事都要自己来做。

因为工作常常被插手、打断,员工不再主动思考,做一步问一句;没有了责任感和成就感,工作出了问题也都是管理者的责任,跟自己没啥关系。

管理者越来越累,而员工积极性逐渐消失。

这个阶段应该为员工能力提升创造一切便利,哪怕开始时出现一些损失、错误,也要容忍,让员工自行成长。

3、建立体系

管理者不放心下属工作,除了习惯,重要的是不信任。对员工的能力不确定,担心交付的结果不是自己满意的,因而一步一插手。

因此,在团队当中建立体系是首要任务。

一个培养良好的团队,在管理者短暂的离开仍旧可以正常运行。这种良好的运转离不开两部分:员工能力的提升及工作体系的建立。

(1)制定标准

--制定工作标准和要求

对于工作要明确做到什么标准是满足要求,并在团队里形成统一共识。

比如:方案或报告的模式要求,预算表格的样式等等。不要等交上来后才发现,不能用。

对于不同岗位和工作任务提出相应标准,对技能不满足的员工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员工能力。

--制定工作流程

获得一项任务,员工不能拿到任务就动手去干,最终成果都不满意,因为缺少了关键的沟通环节。我们可以设定工作流程,来加强工作过程当中的必要沟通和关键节点的控制。

比如,首先提报方案/计划--通过后提报审批预算;涉及到供应商时必须有三家对比,并说明推荐理由等;执行的哪些关键节点要及时汇报,做事要有交代…。

流程规范让管理者不错过关键节点的把控和指导。

(2)建立文化与价值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信念等精神因素的结合。建立企业文化,是在精神上将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最高级的状态。深入人心的价值体系,如“客户第一”,能够让员工能够在危机时刻、领导者不在场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领导力的三级推动系统

第一级:让员工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

第一天就要让员工清楚,每天的工作是来增加自身的能力与经验,不是为公司工作,也不是为领导工作。可

以结合员工个人的优势、兴趣与其一起制定在公司的发展规划,以更好的激励员工的责任感。

第二级:用共同的目标管理

作为员工,我们习惯了拿到任务就埋头去干。但是,带领团队时,我们需要确保每一位成员都非常清晰团队的共同目标。目标就像灯塔,指引方向。如果员工不明就里,眼界只在自己的一小块任务上,并不清楚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厉害关系,就只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

团队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以及具体某一任务的目标和意义,要与大家一起探讨、澄清。让员工清楚,宏伟地图的全貌,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价值。

“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要让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干活,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要比团结在一个人周围容易得多。”-马云

长远目标:应该是那种让人朝思暮想、时刻不忘,而且一想起来就会热血沸腾的。

短期及具体任务的目标,应符合SMAR原则。

第三级:适度、有效授权

授权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这件事是与自己有关,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他人工作。

授权的前提:

1.管理者要发出清晰的工作指令,并且确保员工听明白了。你可以请员工复述一遍,或是听听他的想法来验证是否真的明白了。主动工作的员工,一般会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明确任务。

2.确保员工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当员工不具备某项完成工作的技能时,应提出明确的要求。

当我们授权给员工的时候,不是做甩手掌柜,而是要确保员工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并具备完成工作的技能。--《授权》

最后,给予员工犯错的空间。员工的成长,以及与管理机制的磨合是需要时间的,就像学走路一定会摔倒,这是必然过程,摔倒再爬起来,才是真正的成长。

这里对管理者的挑战是,眼睁睁地看着员工去犯错,还不能说,一犯错就批评,会打击到员工的自信心。给予员工试错的空间,让他感觉这件事跟自己是有关的,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属于员工的责任感。

三、及时反馈,打造团队一致性

反馈分为两类,一类叫作正面反馈,另一类叫作负面反馈。

负面反馈,是纠正员工的行为。负面反馈很考验沟通的技巧,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管理者不能进行自我推理。客观陈述事实以及对这种现象的担忧,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批评是非常主观的行为,而反馈,就给了员工一定的自主权。最后,与员工达成共识,沟通就是要双方表达观点,而不是一方提要求。

与负面反馈相比,正面反馈是塑造行为的最佳时机。当员工做出符合团队工作标准和文化的行为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反馈,肯定对方,并告知为什么。这样员工不仅得到了巨大的鼓励,同时也更清楚正确的行为方式。

团队领导者需要了解人性,那就是每个人都需要来自群体的认可。

四、绩效管理,而非绩效考核

传统的KPI绩效考核,有点秋后算账的意思。年底通过打分来评判员工的工作,不达标就惩罚。这对于提升员工的绩效没有太多价值。

什么是“绩效管理”呢,这是管理者一点都偷不得懒的方式。管理者通过动态过程管理,培养员工能力并提升绩效表现。

1、对于目标达成共识

在制定绩效目标时应于员工达成共识,共同分析完成的可能性;未能完成部分原因是什么,是资源问题?还是能力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2、过程管理

对于目标实现情况,要阶段性复盘,对员工的计划及行为给予及时反馈,过程中作出及时调整。

绩效管理,才是管理者对绩效施加影响的过程,而不只是,定完目标,等着收成。

五、沟通技巧:反应情绪

一切所谓“艰难”的谈话,最难过的往往是第一关,即认同对方的情绪。过不了这一关,其他的沟通技巧都没办法起作用。 

如果我们面对对方失控,只是重复说“冷静点”,对方的情绪会越来越坏,最后导致事情谈不拢。所以首先要处理的问题是情绪,而不是直接谈论“正事”。

道家典籍中说道:怒发冲冠时,只需点头就可平复情绪,觉得一切都可以接受。

通过反应对方的情绪来化解愤怒:

比如,管理者可以问员工“这件事让你很心烦,对吗?”“这件事让你很难过,对吗?”“这件事让你很悲伤,对吗?”,对方回答“是”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会变好一些。

这里需要分清一个概念,认同情绪与认同观点不是一回事儿。

六、管理者的修炼

1、优先看到别人的缺点,是管理者的通病。这是我们的本能,须尽力压制这种本能,发现员工身上闪光点,表扬和强化它,在不断地积极反馈中,员工更有勇气和力量承担责任。

2、作为管理者,如希望团队成员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己就先得做到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因人指出我的过失而高兴,说我的好话而拜谢)。如果你能够做到,那么员工在指出工作缺点时,就不会产生负面情绪,整个团队的氛围就会焕然一新。

3、管住自己的“手”,不随意插手员工的工作,给员工更多成长、试错的空间,发挥员工的潜能。

4、承受孤独:严格管理是对员工的负责,让员工更快地成长、增值。员工可能当时难以理解管理者的良苦用心,但在三五年之后,时间会给他们答案。

【摘抄】

1、“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德鲁克

2、管理体系就像一个黑箱,判断好坏的重要标准是输入产品和输出产物。如果输入的是一流人才,出来的却是三流结果,这个管理体系就有问题;如果输入的是三流人才,出来的是一流结果,这就是运转良好的管理体系。

3、 如果员工的执行力不强,代表的是企业老板的管理能力不过关。

【参考书目】

《指数型组织》《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突破瓶颈》《重新定义公司》《高绩效教练》《一分钟经理人》 

【20210314 】

你可能感兴趣的:(“80%的管理者能达到80分”|《可复制的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