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高骛远是我们的天性吗?

今天是上班的第一天,最初是想写写自己关于上班第一天的“糗态”的。因为在之前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节前综合征的内容,对应着上一篇的内容,怎么着都应该写写“节后综合征”啊,这样才对得起读者,虽然可能压根儿就没有读者。但是因为在节前对自己种种“恶行”有所总结,所以在年后回来,上班的状态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除了早上不想起床)。

即使不说说“节后综合征”,那为什么今天要说说“好高骛远”呢?这事的由来也简单,绝对是一时兴起。就在刚刚,想着新年的假期都已经过完了,也该按照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下一个月的工作了,也是翻开给自己的计划,我的天呢?这个计划要在剩下的20天时间内完成,这可能吗?

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我在二月初给自己制定计划的时候,到底是咋想的,有没有考虑到春节的存在,有没有考虑到七天的假期是不可能工作、学习的。我猜我当时肯定没想到,要不然不会给自己制定了这样的一个计划,简单说,就是和一月份的计划没啥差别(一月份的计划,由于节前综合征,也没有完成的很好)。看着二月的计划,开始有点头疼的。是不是我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都是这么的好高骛远呢?顺便说一下,二月初的时候,可能真的打算春节假期里还干点什么,真把书都背回家了。

好高骛远

好高骛远:好高骛远是汉语成语,拼音是hào gāo wù yuǎn,英文翻译是reach for what is beyond one's grasp、aim too high,意思是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来自:百度百科

这是百度百科对好高骛远给出的解释,我觉得用来形容我制定计划时的状态很贴切。想起小时候,每次刚开始放假的时候,老妈都会让我做时间表。现在虽然不记得里面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脑海中一致保留着对那时的时间表的印象就是“恐怖”,从早上早早起床开始,各种学习,学习时间整整一天,给自己安排的学习时间,绝对比平时上学的时间还要长。最恐怖的是:完全没有给自己留出玩耍的时间。

可想而知,那张时间表最后作废了。

我是一个悲观的人,做很多事都会最先想到最坏的情况,为什么设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会这么“乐观”。是想逼自己进步一下吗?我觉得不是,大部分的计划都没有顺利的完成。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做计划时的“乐观”心态从哪里来的呢?我想到一种解释,小时候做计划,大部分是做给父母看的,至于最后计划有没有完成,可能父母都没有检查,所以小的时候,总是把计划做的很漂亮,可最后的完成情况,就被忽略了。小时候的这种经历,可能是形成我现在制定计划时盲目乐观(好高骛远)的原因吧。

Tip:这里有个很重要的提示。

家长在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监督孩子的完成情况,否则……

可能就是我这样。

难道我这种特定事情上的“盲目乐观”就真的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形成的?我觉得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希望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好。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给自己设定了很多。这个算是表扬下自己吧,还算有上进心啊,毕竟,刚才儿时的描述,已经暴露了我小时候不是个好学生。现在的小朋友,绝对有假期比上学学习时间更长的“神一般”的存在。

刚才给自己洗白了下,下面说说我在做计划时遇到的一点问题:

  • 一个一个来说,计划的周期。计划的周期最好是一个星期,要有年度计划、月度计划,也要有周计划。之前只有月计划,结果完成的效果不太好,一个月的时间太长了,很容易就没有了制定计划后的紧迫感。所以,以周为单位,设定计划,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周期。

  • 对时间的把控,这个有点难度,尤其是计划中有那些自己不了解的部分。比如,二月份我计划看一部专业书,这本书中介绍的专业是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我觉得一个月的时间应该可以“啃下这块硬骨头”,但是实际的情况就不一定,里面涉及的知识的深浅,我理解的情况,都是未知的。计划中有这样的内容时,就很难把控。

  • 对突发情况的把控,工作上总会有突然的情况发生,今天突然有个任务需要加急完成,所以这一天都只能为了加急任务二拼命,那计划的内容肯定是要放放了。一两天的突发情况还好,要是有一个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紧急任务,那这个月的计划,就只能呵呵了,这个时候就会很痛苦。

或许我的这些问题,在一些读者(假想的)看来根本不是问题,但是我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句广告语,现在也很喜欢

让变化成为计划的一部分

不过,这个貌似有点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高骛远是我们的天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