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丨那些不能与其他人共享的部分

读《阿城文集》中的文章,常常会遇到文末标注的一行小字:此文有删节。我觉得这是让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得以流传下去的最好助攻方式。

历史古籍遇到的最好待遇,是搜罗。尽可能地把业已作古的诗词文章一一检点清楚,凡是能找到的文字都要例行检阅一番,能收录的都收录进来,生怕少了些。历史古籍从本质上来讲,是已经见识过历史的惊涛骇浪。见多识广之后,看什么都平平淡淡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历史古籍距离今天和当下以及有足够久远的距离了,当初的指桑骂槐和声东击西到了现在都已不作数了,真正变成了牢骚。文字中安设的各种机关现已变成凭考据吃饭的窍门。足够远的人和事,怎么谈,怎么分析,都是安全的。文字在没有变成文物之前,都是不安全的。至于是谁写下的笔墨,不是最重要的。

“此文有删节”-----这样的文末注释之语能大大方方的落脚,得益于这本书的编辑。只有他是事先看过完整版的。编辑的本事就在于一篇文章的删减增改只会让其更加好,而不是烂。但“此文有删节”的标识,总的来说,是编辑的善心。因为只有他知道,这篇文章中是少了字的。尽管经过删节的文章其实并不妨碍整体的阅读体验,但写文章的人,讲究一铺直下的气势,尤其像阿城的文字,不会出现坑坑洼洼的状况。不过有时阅读时就感受到气短了,气喘了,甚至是上气不接下气,半天才缓过来。这种因阅读产生的疑惑,全靠“此文有删节”这五个字才得以打通任督二脉。哦!原来是这样。

像阿城这样一个喜欢音乐的作家,文字中带有节奏。可惜印在纸上的有些文章杂音多,调子别扭,忽高忽低,这些跑调是可以读出来的。让人误以为阿城买了盗版碟呢!

“此文有删节”从来不是多此一举,编辑的苦心在这里,也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本事。不过一篇文章不仅仅依赖字词的填充,还需要上下文的连接。论点、论证、论据是我们学习写文章时的入门章法,论证少一点,论据少一项,一般来讲不会影响论点颤巍巍地站立起来,除了孱弱外,该有的也都有了。在阅读时,见到“此文有删节”这样的文末注释时,用不着好奇,更用不着猴急似夜晚挠墙的猫,此时更应多念“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这样的咒,至少心里澄明一点,何谓“礼”与何谓“非礼”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自己能说了算的事就是把有删节的文章好好读下去。然后借这点劲,胡思乱想一番,牵强附会鬼扯八卦神游,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填上。从这个角度来看,狗尾续貂也可能是一个褒义词,只是之前被深深误解了。被激发的种种脑力激荡,全部来自“此文有删节”这默默无闻、毫不起眼的五个字。

我之前曾说,阿城的文章容易让人胡思乱想,但不会想入非非。在文末添上“此文有删节”几个字,更会激发胡思乱想,这恐怕是作者乐见的一种互动方式。有些像日本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一样,大模样已经给到了,要猜的只是一道皱纹、一抹褶痕该会出现在哪里的问题!鲁迅先生说过“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但诸如这样的分析,还不如“此文有删节”这样的文末注释来的简洁有力。在激发想象力方面,“此文有删节”的功力不弱。这五个字的出现,到底是善意还是细心,无从说起。工作要认真和细心,是无可厚非的。“此文有删节”这样细心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提倡的。至于删了什么,因何删,在”此文有删节“这几个字面前,都显得诚意不足。

我没有细细统计在《阿城文集》中到底出现了多少次“此文有删节”这五个字。这行文末注释用的字号要比正文的小一些,从字体来看是仿宋体。出现的次数多了,就像坐公交出门一样,每到一站,总有一个声音善意的提醒:此文有删节,下次再见。

对于“此文有删节”这样的文末注释,我喜欢它透漏(不是透露)出来的善意。这五个字放在文末不起眼的位置上,没有恶意。它只是告诉读者一个事实,一个已经发生和成立的事实。老老实实的。没有虚晃一枪。这一点体会在阿城的《假声音》一文中讲述的一个小故事比较接近:

庄子有一次在水边,对惠施说,水里的鱼真是快乐呀!不料惠施是个杠精,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顺势就杠了回去,你又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杠来杠去,庄子刹尾说,请循其本。意思是说,我最初的意思是觉得鱼是快乐的,杠来杠去,最宝贵的本意给杠没了。

在这个故事里,两个在水边杠来杠去的人,关心的都是在水里边的鱼。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看着那两个扯话头、斗机锋的杠精。庄子和惠施在你来我往的杠来杠去中,已经不关心鱼了,他们更在意的是杠。这一点,或许只有鱼看来是最奇怪的。一条鱼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两个人之间不快乐的杠杆。我们过于关心“此文有删节”这几个字时,失去的正是这种快乐!

至于“此文有删节“这样的文末注释,我想引用意大利作家艾尔莎·莫兰黛 《历史----延续万年的丑闻》的一句话:“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没有出现太多的新闻。新的世纪,就像地球上先前所经历的过的那些世纪一样,受着尽人皆知的历史运动的永恒原则的制约:“赋予一些人的是权力,给予另一些人的则是奴役。”

“此文有删节”这样的文末注释,是文字尽了文字最大的努力!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685丨那些不能与其他人共享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