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与不欠的徘徊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一对中国夫妇将孩子送到澳洲拖朋友照看。澳洲朋友在见到孩子第一时刻,就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欠你的,我也不欠你父母的,现在你已经具备了生活的自理能力,所以从明天开始你要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做早饭,甚至自己出行。因为我还得工作。”

      没有了依靠的小男孩只能自己动手,结果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炼之后,父母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孩子。

      一时间,大家都以为澳洲朋友做得对,我们本来就不欠孩子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国情不同,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也不同,借鉴外国观点,我们也得在脑子里转个弯,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澳洲注重独立,当然世界各地都倡导教育孩子要有独立的性格。只不过方式方法不同。“孩子,我不欠你的。”那是建立在“我老了可以进养老院”的基础上,无需期待儿女的赡养。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中国父母在想“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在这种观念引领下,便由当初期待演变成过多的溺爱。但溺爱的结果真的能换来年迈时的赡养吗?“孩子,我不欠你的,”  是否将会要变成“你不管我小,我不管你老”  的仇视与担忧?   

      古话说:“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过得幸福美满,但是幸福生活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一昧的给予还不如趁年轻让孩子锻炼出一种自立自强的本领。

      也许到头来,我们终究会发现,我们欠孩子就是良好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欠与不欠的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