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寿不贰,修身以俟

《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王阳明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很精彩,特做个笔记。阳明先生说,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他的徒弟徐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

先生是这样说的: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尽也。‘知天’,如知州、知县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己与天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须是恭敬奉承,然后能无失,尚与天为二。此便是圣贤之别。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事天’虽与天为二,已自见得个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见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有个困勉的意在。

先生认为格物致知的三个层次,最初为‘俟命’,其次是‘事天’,最后才是‘知天’。‘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是说不管寿命的长短,我们只要修养自身,一心向善,时时存养天理来等待老天的安排。

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有时候很奇怪,就是没看书之前一直迷迷糊糊,直到看到那句话,恍然大悟,竟是这样!觉得阳明先生解释的格物致知这三个层次非常棒。

你可能感兴趣的:(夭寿不贰,修身以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