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第一批封侯总共是十位,时间是在汉六年十二月甲申日。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汉初的历法依然是延续秦历。而秦历的岁首,也就是一年的开始是从十月份为新年第一个月,故而下面的记录和上面并不冲突。
而后,在汉六年正月丙戌日进行了第二批封侯,以及汉六年正月丙午日又进行了第三批封侯。
原本,笔者是应该分批进行的,但奈何第二批封侯只封了两位,而第三批则较多,有十三位,所以就合在一起了。
先说第二批封侯,也就是在汉六年正月丙戌日所分封的两位功侯。
他们分别是: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之。
如下文:
六年正月丙戌,令武侯吕泽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六年正月丙戌,康侯释之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关于吕泽和吕释之的问题,其实还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吕家。
所以,这里的问题就是,刘邦为何要在第一批封侯结束后,仅仅对吕泽及吕释之二兄弟进行分封呢?
关于吕泽的功绩,笔者在吕泽篇中已经分析的够多了,故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一句话,吕泽是汉军再造的功臣,堪称汉军副统帅级别的人物。
所以,刘邦单独将吕氏兄弟分出来,作为第二批封侯中仅有的两位,应该说,也算是刘邦对于吕家足够的尊重了。
正如很多人说的,按照功绩,吕泽有封王之功,但奈何,天下就那么大,而汉承秦制,事实上并不主张分封诸侯的。而在实际上,汉初除了一部分本身实力强大的诸侯王外(大将军韩信是在汉四年时强行要挟刘邦封王的,所以,这里就不能简单的作为功臣了),故而,唯一一个被刘邦主动以功臣而封王的,那就是大汉第一任太尉卢绾了。当然,卢绾被封王,不仅是因为他的功绩,更因为他是丰县人,代表着刘邦最亲密之一的丰县子弟,同时,卢绾和刘邦又是真正从小到大的生死兄弟,所以,卢绾能够被封王,众望所归。但是,吕家就不一样了。
其实,换句话说,刘邦给予吕家的尊重,差不多也是封王的地位。放眼过去,同时同地兄弟二人尽皆封侯的,也就只有他们两个了。而刘邦单独把他们二人拿出来封侯,也是在向天下表明一件事,那就是当时无人再有资格和此二人一同封侯。
总而言之,第二批封侯,完全就是刘邦对吕氏家族做的最终交代,即,承认吕家的功绩以及其独特的地位。
其实,第一批封侯只是一个样本,只是刘邦为了照顾各势力而选出的代表人物,以稳定人心。而第二批和第三批封侯,才是大汉封侯中真正有含金量的,也是最能体现这些封侯地位的。
下面,我们就再看第三批封侯名单,如下所示(下面附注内容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内容):
第一:留侯·张良
六年正月丙午,文成侯张良元年。
常计谋平天下,侯,万户。
第二:射阳侯·项缠
六年正月丙午,侯项缠元年,赐姓刘氏。
兵初起,与诸侯共击秦,为楚左令尹,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
第三:酂侯·萧何
六年正月丙午,文终侯萧何元年。
佐上定诸侯,为法令,立宗庙,侯,八千户。
第四:曲周侯·郦商
六年正月丙午,景侯郦商元年。
以将军从起岐,攻长社以南,别定汉中及蜀,定三秦,击项羽,侯,四千八百户。
第五:绛侯·周勃
六年正月丙午,武侯周勃元年。
入汉,定陇西,击项羽,守峣关,定泗水、东海。侯,八千一百户。
第六:舞阳侯·樊哙
六年正月丙午,武侯樊哙元年。
入汉,定三秦,为将军,击项籍,从破燕,执韩信,侯,五千户。
第七:颖阴侯·灌婴
六年正月丙午,懿侯灌婴元年。
入汉,定三秦,以车骑将军属淮阴,定齐、淮南及下邑,杀项籍,侯,五千户。
第八:汾阴侯·周昌
六年正月丙午,悼侯周昌元年。两千八百户。
入汉,出关,以内史坚守敖仓,以御史大夫定诸侯,比清阳侯,二千八百户。
第九:梁邹侯·武虎
六年正月丙午,孝侯武虎元年。
兵初起,以谒者从击破秦,入汉,以将军击定诸侯功,比博阳侯,二千八百户。
第十:成侯·董渫
六年正月丙午,敬侯董渫元年。
兵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功,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
十一:蓼侯·孔聚
六年正月丙午,侯孔聚元年。
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
十二:费侯·陈贺
六年正月丙午,圉侯陈贺元年。
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十三:阳夏侯·陈豨
六年,正月丙午,侯陈豨元年。
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侯,以游击将军别定代,已破臧荼,封阳夏侯。
如上,便是第三批封侯中的全部功侯。
下面,笔者就再根据他们各自的归属情况,重新列一下第三批功侯中的十三人应有的背景关系:
高祖所属(九人):
张良;萧何;周昌。(文臣重臣)
周勃;樊哙。(沛县嫡系武将)
武虎;董渫。(特殊人物)
郦商;灌婴。(外县嫡系武将)
大将军所属(三人):
孔聚;陈贺;陈豨
西楚降将(一人):
项缠。
如上所述,第三批封侯,总计十三人。基本上就是分成两拨,也就是刘邦所属及大将军韩信所属。至于多了一个项缠,也就是项伯,纯粹就是刘邦为了照顾那批西楚降将和西楚宗室,毕竟,那些人虽然败了,但是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所以,去过项缠之外,基本上就很明确了,前面九个,清一色刘邦嫡系部下;后三个,则清一色大将军嫡系。
而刘邦麾下的那九个,看上去铁板一块,但其实,分解开来也差不多是三三制。如张良、萧何与周昌所组成的文臣势力;而周勃、樊哙,其实还应该加个灌婴的,毕竟他们都是差不多最早追随刘邦的,也是纯粹的武将。而其他三人嘛,那就是问题很大了。
郦商自然不必说,刘邦把郦商放在这里,明摆着就是为了警告大将军麾下的那些人,以及某些军权大握的武将,为何?
因为郦商的兄长就是那个高阳酒徒郦食其。当年,郦食其本来都成功说服了齐王举全国而降之,结果,大将军韩信一声令下,齐虽然是灭了,可郦食其也因此被齐王给活活烹煮死了。而当年齐国一战,因此封侯的可不少。所以,不仅仅是大将军麾下那些人,包括灌婴在内,这些人能够封侯,和齐国一战,可都是有关系的。而刘邦专门把郦商的封侯位置摆的这么靠前,意图自然再明白不过了。说白了,就是捧一方然后压一方,一句话,绝对不能让一家独大。
当然,这还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郦商的特殊情况。当年,郦食其选择归顺刘邦时,事实上郦商已经是一个有着一定实力的小诸侯了,故而,郦商投降刘邦,还算是合股,不能说是和其他人一样完全成为刘邦麾下纯粹的武将。
所以,郦商排在第四的价值就在于,用他来和另外三位悍将形成一个合理的相互制约的作用。
再说董渫和武虎,这二位,怎么说呢?他们的史书记录真的太少了,而且,都是一人记了一句”以将军定诸侯功“,老实说,功侯表中能够记载这句话的人,不是从事重要位置的人,就是有着非常大贡献的人,故而,笔者也只能在这里把他们作为特殊人士看待。
如此,再看属于大将军韩信的那三位。
孔聚和陈贺,从这里的排名来看,当时地位很显然是高于陈豨的。毕竟这二位也是大将军韩信的真正嫡系部下,指挥过大将军麾下主力部队的人。而且,再加上垓下决战中的战功,他们二人能够列在这里,不足为怪。只是可惜,从项羽败亡后,以及大将军韩信被扣押开始。孔聚和陈贺便再无机会领军,而史书中关于他们的记录,也就彻底没有了。
至于说陈豨,能够排在这里,则说明了他在大将军韩信的麾下地位也不低,当然,也不可能太高。太高了,就如同孔聚陈贺二位,只能老老实实的解甲归田。而太低了的话,也就没有可能列在这里。所以,陈豨应该也算是运气好。
当然,陈豨在之后因为大将军韩信被杀一事,怒而反汉,掀起了大汉朝自建国以来最大的反叛事件,那就是后话了。只能说,大将军麾下的人,没有一个是俗物,都非等闲之辈。
总结,第二批封侯和第三批封侯中的这十五个人。可以说,几乎包揽了当时汉庭内外的所有重臣名将。
如丞相萧何和御史大夫周昌,以及谋臣之首的张良。再有就是郦商、周勃、樊哙及灌婴四人所代表的大汉军权的根本。当然,大将军麾下的那几位,或许当时因为大将军韩信的被扣押,掌握不了多少兵权了,但是,很显然他们三人的战功太盛了,故而,放在这里也算是一种安定人心的举措吧。至于项缠,西楚王朝宗室领袖的这个身份,再加上项燕的亲子与楚霸王项羽的亲叔叔这两个重要表情,如此多特殊身份的共同塑造下,于情于理,刘邦也该如此待之,故而也不足为怪。
但是,从上述封侯的次序和所属关系来看,此时的刘邦已经基本能够总控全局了。
如在第一批封侯中,刘邦还需要照顾到各方面势力。但是,从第二批封侯开始,在处理了吕家的问题后,到第三批封侯时,那就是真正做到了不用再刻意考虑其他势力了。如前十人中,除了项缠外,其他连续九人,均为刘邦嫡系部下。而后面尾随的三人,只能说是刘邦此时,唯一需要照顾到的还是大将军麾下的人。至于说丰县子弟的影响,在这里就完全不用顾忌了。而其他势力的嘛,自然也就无需在意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外敌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麾下的那些人还能勉强可以团结一致。但是从这里刘邦的安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他麾下的那些人,也有开始互相对抗的预兆了。
总而言之,汉初封侯,其所隐藏在暗地里的风波,可能比笔者所分析的还要大。
只不过,也就是幸亏有汉高祖这个神人在,所以才能压得住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