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孩子成长的经典教材,知识点太多,不看真后悔

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它一直被奉为心理学教材典范,华东师大教授周念丽推荐堪称“皇皇巨作”,“一定会使读者获益良多”。


《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分五编,共17章,既有对儿童发展的深入探究,又有对身体和感知觉、认知和语言、社会情绪等领域发展的深刻挖掘,有很强的可读性。

《儿童发展》为适应儿童发展领域研究的地步,每隔三四年就会修订一次,我拿到手的是第15版也是最新版,这本书由获得优秀教学奖的约翰·W.桑特洛克及柯比·迪特尔—德卡德、珍妮弗·E.兰斯福德所著,它囊括了该领域近十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我们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知识。

&以领域发展为模块,打造易搜好查的系统知识

关于儿童发展这类书,我也看过几本,它都是依据年龄来组织内容,这增加了我们构建知识体系的难度,而我们的《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改变了这种传统做法,它从发展领域的角度来展示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过程,使我们很容易把理论和概念进行线性整合,也很容易查阅到相关的知识。

比如,如果我们想了解各年龄阶段的记忆发展,就直接可以找到婴儿期、童年期等各阶段的发展特点:

&以有趣为导向,完美链接研究与实际

书一拿到手,我就被这个大厚本给吓住了,但翻开书后,才发觉是误会。

1.每章都用“真人实事”导入。

没有人不喜欢故事,如果加入真实,那就更吸引人了,我们的《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就用这种方式来强化我们的代入感,增加信任感,吸引我们去关注本章内容。

2.大量插图和图表使表达更明朗

儿童发展理论和概念又多又杂又难懂,使我们丧失兴趣,但如果恰到好处地配图,我们读起来就轻松多了,《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就是用合适的插图和图表,来帮助我们去理解书中内容的。

比如,对于“孩子粗大运动技能是怎样发展的”,我们的书中就运用了图表:

直观地表现出了各年龄段孩子粗大动作地发展。

再比如,在婴儿期的注意跟随中,

除了针对插图的必要解释外,还加入了“为什么说注视追随可能是婴儿的一个重要成就”的问题,引发我们思考,并与我们学习的理论建立连接。

3.多维度的链接


它与“职业生涯”、“发展”、“关爱”等相联系,让我们了解所学内容与职业之间的关联,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社会样态等,增长鲜活知识,让我们的视野更宽广。

&以习得为目的,完整呈现概念和观点

我们看教育类书籍,常常会出现两种状况——

太水,热闹没收获;

干货太多,繁杂看不下去。

我们的这本《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是干货多还热闹,好读还能学到,这是因为它编制了一个庞大的学习目标系统:


1.每章开头有纲要,结尾有达到的目标

开头有纲要

让我们来熟悉这章的学习内容和体系,使我们对这一章形成初步认识,还可以和自己已有知识建立连结。

比如,

它告诉我们本章要学习:

什么是语言?

如何发展?

生物因素如何影响?

语言和认知如何联系?

这样我们学习时就有了一个框架,也有了初步的学习目的。

结尾验收获

它对我们本章学习的总结,又能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查漏补缺的同时,又梳理了知识结构。

比如,在“语言发展”中,“达成你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


是不是有一种老师划重点的穿越感?

2.每节开头呈现目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

在《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中,为了达到“劲头”,它在每节的开头,都为我们呈现了目标,使我们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也更容易抓主要内容,更快掌握核心知识。

比如,


看到这些学习目标,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抓住“不同发育阶段语言发展”这一核心内容,目的性强,更容易学到。

3.末尾“复习、联想、自我反思”三连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

我们中的很多人在读书时,恰恰少了思考这个过程,导致看了也不会用,只是死知识。我们的《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产生,每节后都设置了“复习”“联想”“反思”三类问题,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死知识”转化为“活知识”,指引我们在教育中用起来。

《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图文并茂,以简明轻松的风格,通过建立学习目标系统、设置复习联想和反思题目等方式,全方位系统解码儿童及青少年成长历程,难怪被美国乃至世界众多高校作为经典教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码孩子成长的经典教材,知识点太多,不看真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