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时我懂她吗?

马洛斯的需求层级理论指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基本分为5层,满足的层次也是从低到高。不同的层级需求之间的对话就如同对牛弹琴。


出于好奇,在网上找了前任3看了。是的,上映时没有看,想来原因就是片名让我觉得不太舒服,后来票房爆火后网络上的追捧更让我有了种敬而远之的感觉。

我不太喜欢热闹的地方。

凭一眼判定好坏,现在看来这大概率就是偏见,偏见出自无知,无知就是因为预设太多而思考太少。

电影没有太多让人惊喜的地方,故事情节也很简单,概括就是提出分手-双方试探-误会成真-最终分手。故事结束后就像一如往常的爱情片一样带给人们这样的遗憾: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很是麻烦,爱情最是不能以理性度量的,它总是在最脆弱的地方撩拨着你的神经,混乱着一切思维,当局者最是迷乱。

故事一开始就是男女主在闹分手,原因简直就像是编剧不经过脑子给出的一样,女主因为一些小事在生气吵架,原因早已忘了,之后向朋友的倾诉是“他跟我讲道理,一天了他都没哄我”,男主受够了“五年了每次都是他道歉,每次都是她正确”。这太真实了,试问谁受得了五年没尝试过一次胜利的滋味而一味地忍让呢,所以总有一次就不想道歉了,那么“你不爱我了”便随之到来,而为什么吵,吵得什么已经通通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件事”他不爱我了“。如果男主此时还在思考着怎么在下一次的争吵中控制脾气,如何理性,这样便落入了方向性的错误,因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她为什么要吵而不在吵不起来。

在佛学有这样一个观点,说是弟子问师傅,你每天给那么多人解答疑问,减少烦恼。你是怎么知道这万千事物的答案的,师傅告诉他烦恼犹如杂草,剪不完也压不住,万千烦恼他要一一解决就如同杯水车薪,并且他也不知道那么多的答案。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在人们心里埋下一个种子,待在时机成熟之时自然盛开,将烦恼如同水桶里的水一样,把桶底砸漏倾泻而出。可见,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不在问题本身。

分手后男主在好兄弟的带领下过上了自由,轻松,放荡的生活,女主则窝在房间里回味着以前他们甜蜜的时刻。男主在平静之后又想起了他们没有争吵,互相扶持的和谐画面,女主则是去了他们答应一起去而一直没机会去的地方旅行。分手后的冷静期干的事情反映了男女主的真实需求。男主怀念的是女主体贴,理解,能够让他全然奋进的贤惠女友,女主怀念的则是爱他,宠她,能够给他百分百安全感的男友。现在的矛盾是变心了吗?并不是,是内心需求的变化导致人物期望的不同。此时已经为后面的分开给出了理由。

创业之初,男女有着同样的地位,见识,经济基础,和目标,这让他们有着和谐且高效的生活方式,比如看半价的电影且迟到到闭幕也开心,男主加班到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但是沟通依然顺畅无阻,就像默契的不用讲话一样。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情感需求是一样的,而对方也能够互相满足。在经过五年后,男主事业有成。成长是残酷的,是上帝最吝啬的礼物,代价往往就是心灵上的疤痕。

也许有人会说事业有成了,有钱了,就是成长了?有钱了或许不一定,但是事业上的成功就是成长。事业上磨炼和阅历的增长让男主的感情需求发生了变化,他还是想要那个体贴,理解,能够让他全然奋进的贤惠女友吗,是的,可是女主能够给他吗?给不了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体贴,理解已经不是当初她可以出自本能般给予的东西,男主的心理需求超过了她能给到的范围。后面出现的小女友却是表现得那么自然,自信的眼神就像女主刚恋爱时一样。而女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还是那个爱他,宠她,能够给他百分百安全感的男主,男主不给她了吗,也没有,只是此时男主能够给予的关爱以及方式已渐渐地不在女主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两个需求不再统一的恋人就这样互相指责着,也互相忏悔着越走越远。

女主陪着男主走过成长的路程,却最终看着他渐渐走远。一同出发的人却中途丢失,这样的结局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可这样的事情却总是在发生,就如父母看着孩子长大却和自己渐行渐远一样。能够一生指导孩子的父母少之又少,多的是被孩子遗忘在时光里的老人。所以孩子下次在抱怨父母前也思考一下父母的情感需求是什么样的,他是否想努力地跟上你的脚步却无能无力,是否只是想让你平安喜乐却总是词不达意。父母下次在开口责备孩子之前先想想孩子情感需求什么,他是你们眼中什么都要成功的超人吗还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废物,他是否也需要一颗温暖且平实的心让他平静。通畅的交流需要双方的努力,将自己的需求压缩或者扩张到能够与对方对接的程度,这是胸襟与智慧,而孤独便是代价。

在恋爱中孤独便是最大的原罪,所以不对等的强者对于弱者怜悯式的关系在外人看来从来不是恋爱。所以年轻的女孩不要幻想着嫁给优秀的男青年而过上躺赢式的生活,当你获得与自己实力不匹配的东西时,那便意味着有其他的东西以你不知道的方式支付了价格。

之后的剧情便一直在加强这种情况。女主在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一个人旅游时拍的全身照,KTV里找的男性,以及暖男形象的备胎等都在说我就是缺乏安全感,直到男主在KTV终于冲向女主时看到女主上了备胎的车。这种情况,只要他们结婚便可以抹去女主的不安,讽刺的是男主后面的不提结婚就像女主前期的不提结婚一样,什么都好像那么对称。最终剧情在女主的做作和男主的冷漠中推向结局,剧尾有点夸张的一幕只是加强了这种冲突:这么相爱的一对,却最终走向了分开的道路。反过来问:这么相爱的一对,却都不愿为对方改变自己,最后竟以撕裂的方式了断。可见爱情中的自私是本质的东西,所以年轻的孩子们,恋爱不要太多,也不要排斥爱情向情亲的转变,极端的东西才是不稳定的东西。

故事的结局也印证了前面的感情需求说法。女主找了一个爱他,宠她,能够给他百分百安全感的老公,男主也找了一个体贴,理解,能够让他全然奋进的贤惠女友,两人都获得了幸福。只是当你念起“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否还会抱有些许遗憾。

最后愿看到这里的年轻朋友们,如果你遇到了感情问题,试着放下问题本身,跳出迷雾,看看对方的情感需求,可能会找到解决方法。愿平安喜乐,福慧无双。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手时我懂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