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自卑来源于失败的暗示,深以为然。然而很多人对自信却有着错误的认知而深陷缺乏自信的困境之中。
周六刚好读到Susan老师公众号推送的最新文章《如何通过有效行动建立持久自信》一文,对什么是真正的自信以及如何通过有效行动建立持久自信做了详细和系统的阐述,以下内容来自原文,为本人学习后的读书笔记。
享誉国际的接纳承诺疗法(ACT)培训师,压力管理专家——路斯•哈里斯博士在其《自信的陷阱》一书中以(ACT)为内核,打破了人们对自信的错误认知,并指出了一条建立持久自信的正确道路。
很多人都期待自己能够变得更加自信,大多数人指的是一种确信或笃定的感觉:一种冷静、沉重、自在的感受,相信自己能够达到最佳表现并收获好的结果,不会感到恐惧、焦虑,不会自我怀疑,也不会担心自己会失败。
但是,假如你被施了魔法,神奇般地拥有了这种自信的感觉,你在行动上没有任何改变,依然重复着与从前一样的行为模式,唯一的改变就是,你的自我感觉变好了。这样的结果你并不会满意。
因为绝大多数人想要变得自信,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一种良好的感觉,而是希望通过这种自信的感觉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在生活的某些方面做得更好,开始尝试一些自己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或者能够朝着某个目标坚定且持续的行动。
“自信”实际上包含两部分,一个是自信的感觉,另一个则是自信的行为。很多人坚定的相信,必须先拥有自信的感觉,才能自信的去行动。
真实的情况是相反的,自信的行为要先于自信的感觉。你只有先迈出脚步,做出自信的事情,然后才会慢慢有自信的感觉,才有可能逐渐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
每个人在有挑战、有困难或者结果充满不确定性的任务面前都会感到焦虑、担忧和自我怀疑,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面对任何一个任务,大脑都会先快速进行评估,如果感到资源不足无法去应对它,大脑就会启动战斗或逃跑反应,你就会感到焦虑、担忧和有压力。
除非你永远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不去做任何有挑战、有难度或者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如果不是,那么缺乏自信的感觉就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你执着于“必须先有自信的感觉,才能去行动”,那么会发现自己根本迈不出行动的步伐。不行动,你的相关经验和技能就不会得到提升,你的自我评价也会因此降低,结果你就会感到更加不自信。
越不自信,对于失败和不确定性就越恐惧,也就越迈不出行动的步伐。这就会形成一种负向的循环。
相反,如果你能够意识到缺乏自信是正常的,即便有担忧和焦虑,也依然能够选择行动,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过程中,在行动中积累相关经验,练习相关技能,那么随着经验的增加,自信的感觉也会慢慢随之而来。
这才是建立自信的正确方式,不能等到自己有了自信的感觉之后再行动,而是得先行动起来,行动多了,自然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如何才能让自己行动起来?需要先明确价值观。
让自己开始行动,并且能够保持行动,得先有一个目标,不然会很容易迷失方向。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最好先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根据路斯•哈里斯的解释,价值观指的是“想要的行事方式的特质”。换句话说,价值观描述的是作为一个人你想要怎样生活:你想要的一般行为方式是什么;你的生活主张是什么;你的生活准则是什么;你努力培养的个人品质和性格优势是什么。
比如,关于亲密关系比较常见的价值观包括信任、忠诚、开放、平等、尊重和爱、以及支持等等。这些描述的都是行事方式的特征,是可以遵循一生的行为准则。
价值观和目标的区别在于,价值观永远不可能被完成,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标则是可以完成的,它是你想要得到、完成、拥有或实现的结果。
为什么明确价值观很重要呢?我们都知道,设定目标并不难,难的是实现它们,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遭遇挫折。
假如我们不知道目标背后的价值,那么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目标的成功。然而,目标能否达成是我们自己无法完全掌控的,当感觉被困或进展不顺时,我们就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并因此而感到羞愧,绝望或自我怀疑,甚至会选择放弃。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清楚目标背后的价值,那么当遭遇挫折时,我们就能够退后一步,与自己的价值相连结,并考虑另一种成功的定义: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这是我们自己完全可以掌控,并且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做的事情。
介于这个定义,即使离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或许我们可能永远都不能达到),只要我们的行动与价值是一致的,我们也可以是成功的。
当清楚了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之后,我们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暂时不理想的结果,或者外部评价所影响,而是可以更好的专注于当下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反而更加容易实现。
如何应对行动中的阻碍
明确了价值观和目标之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始并保持行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阻碍,以下是一些最为常见的阻碍和应对策略:
1、过高的目标和期望。第一个选择是暂时搁置这个目标;第二个选择是缩小目标以适应可用的资源,把目标变得更小、更简单或更容易。
2、与负面想法融合。想要摆脱这些负面想法的影响,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和他们解离,也就是能够觉察到头脑中冒出了这样的想法,然后让自己的意识从这些想法中抽离出来,回到一种觉知的状态,并与它们保持距离。
3、回避不适。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觉察到不适感和逃避的冲动之后,通过关注呼吸来给自己按下“暂停键”,然后选择接纳和直面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安静地和这种不适感呆一小会儿。
4、远离价值观。当感觉自己失去了动力,或者陷入了焦虑、恐惧和担忧之中时,你就可以重新反思一下自己的价值观,问问自己,什么对你最重要?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为什么而奋斗?
当你与这些价值观建立联结,并提醒自己用是否遵循价值观生活,而不是是否达成了目标来衡量成功之后,你内心的恐惧和害怕就会小很多,也会更有力量感。
自我关怀的力量
自我关怀对于保持行动和建立持久的自信十分关键。通常来说,当我们陷入困境、把事情搞砸、失败、犯了错误或者出了偏差时,大脑喜欢拿出一根棍子痛打我们一顿。它甚至可能会坚持说鞭笞自己是一件好事。
真实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自我打击并没有让你变得更有行动力,反而让你变得更没有自信,更害怕失败,更不愿意行动了。
既然自我打击毫无益处,我们就应该换一种方式来对待自己,以下6个基本步骤,能够帮助你改变自我打击的习惯,学会在失败时,用自我关怀的方式帮助自己站起来,然后继续前行。
第一步:与想法拉开距离。当我们遭遇失败时,大脑会产生苛刻的评论,觉察到这些苛刻评论时,尝试与它们拉开距离,让那些想法像过往的汽车一样自行来去,感谢大脑给出的评论。
第二步:为痛苦情绪创造空间。在遭遇挫折或者犯错的时候,感到难过、羞愧和沮丧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留意此时的痛苦情绪,为它们创造空间,观察你身体里那些痛苦的知觉,把呼吸引导到那里,在它周围打开一些空间。
第三步:善待自己。真正坚毅的心智是指尽管承受了巨大痛苦,却仍然能够继续坚持努力的能力。这种能力源于自我接纳和善待自己。
第四步:感恩已经做到的。善待自己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认可并感恩自己已经做到的。无论你表现得多么糟糕,总有些事情是你做得还可以的,与上一次相比,你总有些进步哪怕只是很小的进步。
第五步:找到有用的东西。尝试在失败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每一次的失败,无论是什么样的失败,都会给我们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哪怕他只能帮助我们训练和失败相处,善待自己的能力。
第六步:坚定立场。回想一下,当初为什么选择做这件事情,背后的价值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把时间线拉到十年之后,当你回看现在的自己,你做出怎样的选择才会让那个时候的自己感到骄傲和满意?用这些思考来指导你当下的选择,明确了选择之后,鼓励自己坚定地去行动。
赢得自信游戏的十条规则
规则一,自信的行为先于自信的感觉。
规则二,真正的自信并非毫无恐惧,而是转变与恐惧的关系。
规则三,有“消极”想法是正常的,不要与其抗争,而要解离。
规则四,自我接纳(自我关怀)优于自尊。
规则五,淡然坚守,但要不遗余力地去追求自己的价值观。
规则六,真正的成功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
规则七,不要执着于结果,而要对过程充满热情。
规则八,不要与恐惧抗争,允许它存在,与它做朋友并且引导它。
规则九,失败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我们愿意学习,它会是一位很棒的老师。
规则十,达到最佳表现的关键是全身心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