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看不见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恶

关于谎言,民间一直都有很多故事和说法,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诸如“狼来了”、“一个谎言需要一百个谎言来掩盖”……

不管是是由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格莱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法语惊悚片,于2010年2月在法国上映的《调音师》,还是以此为根基再续华章的印度电影《看不见的旋律》(也名《调音师》),都形象生动而深刻演示了谎言背后的杀伤力,害人害己。

阿德里安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假盲人钢琴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他认为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

印度影片《调音师》虽改编自这2010年的同名法国高分悬疑短片,但影片故事更波折惊奇,内涵丰富,反转不断,引人入胜。在前者的基础上做了更多深化,丰富了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各种偶然性的巧合和反转,更是吸引观众一步步去想要了解后续的故事如何发展,一环扣一环,险象丛生,谜团丛生――想给深爱的年轻妻子西米结婚周年惊喜的著名演员丈夫撞见了妻子与情夫相会;惊喜的构成部分之一钢琴师撞见了西米和情夫杀害著名演员丈夫现场;外表平静内心惊悚的钢琴师一番挣扎后去警局撞击情夫是警察局长;警察局长跟随钢琴师回家找到了“失踪的猫”却被楼下的小男孩撞见钢琴师的异常“失明”;应约而来的苏菲撞见了“出卖视频的小男孩”和“鬼混的西米”错失了解救钢琴师;钢琴师识破了当面的毒药却被背后下过的毒药真的造成失明;从毒药下失明和从局长大人的绳套下逃生的钢琴师撞见了当初送他去警局的司机的和卖彩票的夫妇,又错信了他们和医生;手术之际的电话泄露了医生他们是要卖他器官的秘密,机智如他急中生智甩出来“1000万”的包袱;这一千万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诱西米出门制造杀钢琴师灭口的机会、制造西米自杀现场、给局长夫人电话举报奸情、让西米情急之下吐露一连串杀人的勾当、对警察局长判断准确的电梯事故,唯有对人性的估计不足,也有可能是出自不得已而为之的想法,也有可能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西米一再的诱骗,供品、解绳、下车……

我们都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可不能去探究这些背后的真相。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盲人钢琴师,居然是用隐形眼镜伪饰的。他的伪饰为他赢来了同情、小费和爱情。他一开始也不相信苏菲的爱情。因为他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迷失着,招摇撞骗着,虽然自以为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当不好的事件意外发生之初,他以为他的“盲”给他了最好的保护伞。他的内心是善良的,也是希望正直的,所以他才会有诸如报警和信任他人等一系列的举动,与此同时他又是惶惶不安的,尤其是撞击西米徒手扔邻居老太太下楼摔死而神情自若的时候。他相信供品,和后面在手术台上苟且偷生一样,是因为知道人们心中的信仰。但是他不知道从亲手杀死的丈夫法事上拿出来有毒的供品杀人灭口又有何难呢?在最后通往买西米器官的路上,他肯定有过善念,至少也是因为他有过善念所以才一再得以逃生机会。但是他真的瞎了吗?――他怎么看见卖彩票女人的纹身、后面车上的贴画?如果他没有瞎,又怎么会让西米的诡计得逞?当司机位由医生被西米替代时,他肯定是知道的,就是看不见也闻得见,每个人的风格、体味、呼吸等都不一样;猎人枪杀兔子,眼见车祸而没有它顾,他恰好有公交车车可上,反正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他,真的只有他成了唯一证人!而买彩票的妇人眼见丈夫去世又背着一大包白纸当巨钞,大概是说什么都不会有人信的了!人们要忙的事情太多,谁愿意听一个生活在底层的疯女人喋喋不休呢?

至始至终就没有“1000万卢比”,“掉了1000万卢比”是西米骗记者的,为了让大家以为丈夫普拉莫德的死因是财杀。在最后相遇时,苏菲说:“你应该夺走西米的眼角膜。”钢琴师沉默了。沉默,是表达他对苏菲的失望吗?又或者是被苏菲说中了?最后他轻易一挥将易拉罐打飞,他真的看不见吗?

或者,真的假装看不见,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更多机会……兔子是复活节的象征之一,原因是它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人们视它为新生命的创造者。而这也是钢琴师要说的兔子,和他手里要拿的兔头拐杖,他想要获得新生!人人都以为他被假象吞噬,而他最终还是感觉到他在蒙昧中获得了新生,不然他会不会早就是那个撞破又说破的邻居老妇人的下场呢?

换作自以为眼睛看得见的你我,会怎么样呢?把自己放在彼时彼境中去,一开始撞见后可能就被与那丈夫一起同归于尽了呢,还是根本就不会被放进门呢,或者事后知道又敢不敢挑战直接权威呢?

都很难说!

但是,至少,我从正直口快而弱不禁风的老妇人那里知道了,老祖宗说的“知己知彼”的重要性――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对手是谁!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我们看不见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