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1劝学篇诗解2君子中正谨言慎德

《荀子》卷1劝学篇诗解2君子中正谨言慎德

题文诗:

南方有鸟,名曰蒙鸠,以羽为巢,编之以发,

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

所系者然.西方有木,名曰射干,茎长四寸,

生高山上,临百仞渊,茎非能长,所立者然.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白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庶人不服,质非不美,所渐者然.君子居游,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以防邪僻,而近中正.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类.故质的张,

而弓矢至;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阴而,

众鸟息焉,醯酸蚋聚.言有召祸,行有招辱,

君子慎立,至立自立,君子真情,谨言慎行.

【原文】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1〕,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2〕,系之苇、苕〔3〕。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5〕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4〕生麻中〔6〕,不扶而直。白沙在涅〔7〕,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8〕。其渐之滫〔9〕,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10〕,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注解】〔1〕蒙鸠:即鹪鹁,体型很小。将自己的巢建在芦苇上。〔2〕编之以发:用自己的羽毛编织而成。〔3〕苇、苕(tiáo):皆植物名,属芦茅之类。〔4〕射干:一种草,可入药。〔5〕仞:古代八尺为仞。〔6〕蓬:一种草,秋天干枯后,随风飘飞,故又称飞蓬。〔7〕涅:黑泥,黑色染料。〔8〕兰槐:香草名。即白芷。〔9〕其渐之滫(xiǔ):如果浸泡在臭水中。渐,浸泡,侵渍。滫,淘米水,指臭水。〔10〕游:指外出交往。就:接近。士:有知识、有地位的人。中正:恰当正确的东西。

【译文】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自己的羽毛做巢,又用毛发细细编织,系于芦苇之上。大风一来,芦杆折断,鸟蛋摔破了,幼鸟也死了。这并不是因为鸟巢做得不完美,而是它所依托的东西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它的干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上,俯对着百丈深渊;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它的干长,而是它所生长站立的地势高。飞蓬生长在大麻之中,不用扶持自然就能长直。白沙混杂在黑泥中,自然也会和它一起变黑。兰槐芳香的根叫白芷。如果用酸臭的脏水浸泡它,君子不愿意接近它,普通人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乡邻,出游时一定要亲近有品学之士,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接近正确恰当的思想。

【原文】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1>,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2>。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3>,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4>,林木茂而斧斤至焉<5>,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6>。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注解】<1>象:通像,映像,引申为“相应”。柱:支柱,支撑物。 <2>构:构成,造成。 <3>畴:同俦。畴生,即指草木结伴丛生。 <4>质:箭靶。的[dì 音第]:靶子。 <5>斤,斧子。 <6>醯[xī 音西] :醋。 蜹[ruì 音锐]:飞虫名,属蚊类。

【译文】    各种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的起因;荣誉或耻辱的来临,必定与他的德行相应。肉腐烂了就生蛆,鱼枯死了就生虫。懈怠疏忽而忘记了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强硬的东西自然被用作支柱,柔软的东西自然被用来捆扎。邪恶污秽的东西存在于自身,是怨恨集结的原因。施用的柴草若是一样的,火总是趋向干燥的柴草而烧;平整的土地若是一样的,水总是趋向湿的地方而流。草木结伴而丛生,禽兽按群而来往,万物都各自依从于同类。所以箭靶一摆设起来,就会有弓箭射来;森林的树木一茂盛,斧头就来这里砍伐了;树木一成荫,群鸟就来这里栖息了;醋一变酸,蚊虫就汇集到这里了。因而说话有时会惹来事端,行事有时会招致耻辱,君子要小心自己的立身行事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荀子》卷1劝学篇诗解2君子中正谨言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