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只是刚刚喜欢同样的事物,仅此而已

最近常常跟人说,我已经过了怎样的怎样的年纪:我已经过了疯狂的年纪;我已经过了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年纪;我已经过了与父母对抗的年纪;我已经过了随意撒娇,发脾气的年纪……

我也已过了因为一些爱好相投,便立刻信任一个人的年纪。因为人是会变的,今天你喜欢凤梨,说不定明天便喜欢榴莲,或者香蕉,鸭梨;因为,今天你喜欢凤梨,并不代表你就只喜欢凤梨,讨厌其他。而且,假话这么多,我又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投其所好……

我新认识了几个人。从前我新认识了人,便会说,我新认识了几个朋友。后来我发现我不能这么说,这样说会显得我把“朋友”二字滥用。我开始把认识的人划分为:点头之交,泛泛之交,熟人,朋友,好朋友,走心朋友,生死之交。

当把我称为好朋友的人问我在我心里的位置的时候,我可能会告诉她,她是我的好朋友。她会很感动,以为她所说的“好朋友”和我所说的好朋友是同一概念,同一等级,但是,事实可能并不如此。

我新认识了几个人——生活就是这样,指不定在什么时候,遇见什么样的人,认识什么样的人。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遇到会让你动情的人。

我新认识了几个人,其中一个男孩子,喜欢山本耀司,我喜欢山本耀司。我在标签里写着喜欢李志的歌。他一上来便问我,一起去看李志(演唱会)么。

我说,去不了,我没抢到票(不去,我没时间,也没钱)。你抢到票啦?

他说,没有。

……

后来说周末,有一个Patty,可以一起蹦迪。我说,身体蹦不起来,我就只能安安静静坐在角落看别人蹦。他说,哦,那你是用灵魂,用意念在蹦。

用意念在蹦迪,有意思的解释。还不错,因为彼此还不怎么了解,所以彼此新鲜,觉得还蛮有意思。

后来和另一个朋友说到李志的演唱会,恰好那个朋友和说一起看李志演唱会的人认识好几年,那一个朋友对我说,他是个“炮王”,约过的姑娘没有四五百,也有二三百。我听了这个数字就戏谑的笑。数字可能没那么夸张,但是着实反应一些问题。

晚上骑单车回家的时候过马路,红灯亮着,等待绿灯的空当发愣:即使同样喜欢山本耀司,喜欢李志,喜欢文艺的事物,但那也说不了什么。

打个比方,一个杀人犯,如果也像我一样,喜欢山本耀司,喜欢李志,甚至相同点再多一些,喜欢读书,喜欢复古,喜欢蛋糕,那这些和任何人的喜欢,也无法证明他的无辜——

那没什么。你们只是恰好喜欢同样的事物而已。除却这些共同的喜欢,你们又了解彼此几分?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有这样一段话:

“……不知道,反正我们相信一个可以整篇的背诵《长恨歌》的人。”对文学略知一二者,对这浪漫幼稚的高亢,并不陌生。然而,这只表示少女事故无几、被反智青春文学所误、还在“以浅薄为高尚”吗?

仅仅是以可以整篇背诵《长恨歌》便对补习班老师信任,在外人眼里多么可笑,但是我也曾深陷过类似的情境,因为共同喜欢一本书,便和没那么熟悉的异性独处。便毫不犹豫的相信一个人。是的,浪漫的高亢,即使吃亏大概也会在很久很久才终于会悟得,“一个同样喜欢某物的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你们只是恰好喜欢同样的事物,喜欢同样的事物,并不代表他的品德就一定如你所想的那么高尚。

喜欢只是品味而已,并不与一个人人品之类的挂钩……

说白了,有时候,还是我们把自己(品味、思想等)想的太独特,以为“知音”难逢。我们抱着这种“知音”难逢的心态,遇到坏心思的人,很容易便会吃亏。因为抱着这种对待“知音”的态度,容易掏心掏肺,太容易被利用。

如果你们共同喜欢一个“爱豆”,共同喜欢一首歌,共同喜欢一个作家,共同喜欢一种食物,共同喜欢一个地方,共同喜欢一种风格,别太欣喜若狂,这说明不了什么,也许对方和你是截然不同的人,也许对方只是骗你,对你另有所图。

理智思考。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们只是刚刚喜欢同样的事物,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