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窥人”——我眼中的“运营”和职业分工

    这次的标题,借用了韩寒早期的一篇文章标题。脑中一闪而出,顿时觉得格外贴切。它反映了我学习“运营”以后的心情——其实就是从零到有,在有水的杯子中看人,看着他发生折射、改变、延伸……慢慢觉得,这个是一件有趣且类似于“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的事情。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种运营的手段和想法。无论对错,只有是否合适、是否周全,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而已。


    在没有读《运营之光2.0》,没有学习“三节课”之前,我作为一家培训个人独资企业的教学培训机构创办人,除了要搞好教学以外,我的日常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和运营打交道。但其实,我并不理解,或者说不能准确定义,到底什么是运营。也没有想过要去定义。有种“无知者无畏”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愚蠢但是笃定的冲劲儿。当然,也因为这样的冲劲儿,在摸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倒也没有夭折,并且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随着学校规模的日益壮大,我开始感到单打独斗的模式已经变得举步维艰。创建团队,以及管理团队这样的工作显得迫在眉睫。因此,我阅读《运营之光2.0》,我学习三节课,我思考运营到底是什么。后来,我觉得,“运营”应该是运作+经营。运营的目的在于拉动新用户,带来流量,以及对老用户的维持所以,出于这样的目的,在拉新、推广、转化的层面就应该属于“运作”。只有通过运营人的一系列穿针引线的动作,去搭建起产品——运营——用户——产品——运营这样的良性循环,甚至细化运营的具体内容,例如,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新媒体运营等等(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才可能积累用户,也才可能形成接下来的“经营”,也就是对现有用户的维系、经营,这样才能培养用户的忠诚度,企业的生命线才会持久。



    但是,没有谁是生来就会也没有谁是可以一步登天的。在成长打怪的路上。我们需要一点一滴从头开始积累经验。无论你在哪个行当,都需要至少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和过程:

    (1)第1~第3年:社会新人,小白。这个阶段,从事的都是一些最普通、最基本甚至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些累活儿甚至脏活儿。但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观察、思考。把日常的细枝末节总结成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模板或者流程体系,化繁为简。但这个阶段又最需要认真+坚持,尤其是坚持,很多人在修炼的路上,轻言就放弃了,这样只会前功尽弃。

(2)第4~第5年:这个阶段,你会在自己的行业里逐渐立住脚根。并且在这个阶段内,积累一些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可以起到类似与小组长的角色。

(3)第6~8年: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一万小时精进定律会在这个阶段尤为凸显出来。此时,你会成为业内比较有影响力,比较有口碑的参照系。可以考虑自己做一些具体或者比较大的项目。

(4)第9~第12年:完全可以拥有自己专精的职业,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但是,要特别注意团队协作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团队配合度的矛盾在这个阶段会比较容易凸显。建议,提前思考、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搭建自己的团队。

(5)第13年~未来:有至少一项特别专精的领域和行业。团队协作良好运转,积累大量的人脉,具备综合推动企业运转的能力。此时,可以是扩大规模或者将产业稳步推进的时期。但是,需要关注各种渠道的信息,注意新政策、新资讯的接收和运用,避免大坑。


    创业维艰,运营更是“步步惊心”。既不能一意孤行,也不能举棋不定。有些时候,我们需要运用现有的知识,科学、合理的计划以及分析,再加上那么一点点无畏的勇气,以及“志在必得”的决心,并且去实施践行,相信终有一天,你会收获你自己的——“运营之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杯中窥人”——我眼中的“运营”和职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