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人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的核心价值观!

《论语》、《孝经》对中国人的孝道观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非常多: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原文】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译文】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去远方求学或工作,如果必需要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去的具体地方。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们的高寿,自己长大了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而忧惧。

​再比如《孝经》,更是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孝道观念。

开宗明义章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中国人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