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卡(012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才气超迈,喜谈论军事,作文下笔如飞。宋孝宗隆兴年间与金人议和,他持反对态度。乾道五年(1169),向朝廷献《中兴五论》,未被采纳。淳熙五年(1178),赴京城临安,十日内三次上书陈说恢复中原之计。孝宗欲授以官职,他笑道:我上书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博取功名。乃渡江而归。十五年(1188),又上书激励孝宗北伐,仍如石沉大海。光宗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名列第一,被授予建康府(今南京)签判(府长官的秘书、助理)的差遣,未到任即于次年去世。他一生力主抗金,直言不讳,颇遭当权者嫉恨。三次被诬入狱,始终未能施展抱负。著有《龙川文集》,以哲学家、政论家名世,是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词名,集名《龙川词》。平生爱国之志、济世之怀,词中多有反映。

本篇作年无考。但陈亮卒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故本篇至迟不晚于此年。

“挑灯看剑”,宋代刘斧《青琐高议》载高言诗曰:“男儿慷慨平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挑灯,挑起油灯的灯芯,使灯光加亮。看剑,是渴望杀敌立功之意。“梦回吹角连营”,这句是说,一座连一座的军营中,号角齐鸣,将词人从梦中唤回。梦回,即梦醒。“醉里”“梦回”二句,上句写前一天夜晚,下句写后一天清晨。

“八百里”,晋人王恺有爱牛名“八百里驳”(夸言其行走速度快,能日行八百里),王济和他赌射箭,将这牛赢到手后,竟当场命随从杀牛取心炙烤了送上来吃。事见《世说新语·汰侈》。这里仅用作牛的代名词。“麾下”,部下。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炙”,烤肉。“八百里分麾下炙”,是说将烤牛肉分给手下将士饱餐。“五十弦”,即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二十五根弦。相传本为五十弦,上古时泰帝因其音太悲,故破为二十五弦。说见《史记·封禅书》。“翻”,旧曲翻新。“塞外声”,指长城以北地区的音乐,以悲壮苍凉著称。“五十弦翻塞外声”,是说军乐队奏起了新翻制的塞外曲调。“秋点兵”,秋天集中军队,检阅部署,准备战斗。古人见植物春生秋杀,认为春季天意主生育,秋季天意主杀伐,因此大的军事行动多选择秋天进行。“八百里”以下三句紧承上文,写后一天的白天杀牛犒军,战地点兵,军乐齐奏,行将向敌人发动进攻。

“的卢”,骏马名,额头有白色条块直贯口齿。“霹雳”,炸雷的巨响。南朝梁名将曹景宗回忆年轻时与同伴射猎的豪侠生活,有“拓弓弦作霹雳声”之语。见《梁书·曹景宗传》。又,隋代名将长孙晟抗击北方突厥人有功,突厥降官说,突厥人很惧怕他,“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隋书·长孙晟传》。“马作”二句仍紧承上文,写跃马张弓,出击金人。

“了却”,完成。“君王天下事”,君主、国家的大事。指收复中原。“赢得”,获得,博得。“可怜”,可惜。

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营”“声”“兵”“惊”“名”“生”。

陈亮是词人的挚友,也是一位毕生为抗金大业奔走呐喊的爱国志士。因此,词人特地创作了这首以“北伐”为题材的“壮词”寄赠给他。一般分上下两片的双调词,多按自然段谋篇布局,语意群均衡地切作前后两大板块;本篇却打破常规,以前九句为一层次,末五字为另一层次,章法非常奇特。具体来说,自“醉里挑灯看剑”至“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大段文字,是写理想中的“北伐”,纯然游刃于“虚”。但由于词人青年时期确曾有过军旅战阵的生活实践,故写来气酣墨饱,形象逼真,读者几乎不疑其幻。结句一笔叫醒,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醉灯看剑,梦惊画角,麾下分炙,瑟翻边声,点兵沙场,挽弓驰马,种种壮举豪情,都只存在于作者的神往之境。而究其现实,则朝廷畏敌如虎,不敢越雷池一步,英雄如词人者,蹉跎岁月,无所事事,鬓发已染秋霜!这末尾寥寥五字,与前九句相抗,乍看似乎轻重失权,然而细细品味,便知它下语镇纸,正所谓“秤砣虽小压千斤”。由此可见,本篇名曰“壮”词,其实甚“悲”。这“悲壮”二字,是辛弃疾词的基调,也是南宋绝大多数爱国词的基调。


——诗词鉴赏|破阵子    (钟振振)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卡(0122))